练武以什么年龄为宜?业余练武者应 怎样处理好专业与业余的关系?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遗产,它又是“百花园”, 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它较之世界上任何体育项目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它广泛适应男、女、老、少、强、弱的对象锻炼。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练武。问题是不 同年龄的人应选学不同类型的武术项目,应有不同的要求罢了,例如:青、少年、成年人适宜选学长拳、南拳.各种器 械,对练等外家功夫。而青、少年人可有较高要求,成年人 要求则可低些。至于老年人和体弱者则以练太极、八卦、形 意等内家功夫为宜。从什么年龄开始练武术更有利于打好基础,并有较大成 就呢? 一般以八、九岁开始为最适宜。因为早了,儿童的骨 胳、肌肉、韧带、神经发育仍较稚嫩,力量还未发展,注意 力容易转移,不宜于进行枯燥、艰苦的武术基本功训练。强 度的基本功训练,容易造成儿童发育的畸形。而过迟训练, 少年的骨胳、肌肉、韧带将逐步硬化,不但影响武术基本功 的要素一柔韧性的训练,而且其可塑性也将降低而不利于 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如从八、九岁开始以柔韧性为主的基 本功训练,再逐步过渡到1112岁以爆发力和功架为主的基 本功训练,将有利于打好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将来向 高深发展。这里特别要一提的是:无论任何年龄开始业余练武的 人,均不可因为过于热衷而处理不好专业与业余的关系。练 武决不可影响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从你的爱好来说,可能武 术是主,专业学习或工作是次,然而从你的职责或社会义务 来说,专业学习或工作才是主,练武是次。因此,无论在时 间方面、精神方面均应分清主次,而不应本末倒置。尤其是青 少年,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文化是首要的任务,它关 系到每个青少年为人民服务、对“四化”作贡献的一生,而 练武只处于配合的从属地位,决不能凭一时的兴趣,迷于武术而放弃或放松学习,应坚持业余锻炼的原则。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优良传统,业余训练一般可安排 在清晨。这不但可使我们养成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而且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习工作还未开始, 晨起而练正好奠定一天学习、工作的身体和精神基础。然 而,既是业余训练,晨练的运动量就不宜太大,以通身畅 快、略感疲劳即应结束。并且还应距上学、上班时间略早 些,以便有所调整和平复,其次,也可晚上锻炼。晚上练要在饭后半小时才可开 始。结束后要休整半小时到一小时才可睡眠。怎样端正练武动机?怎样看待“看 用”与“无用”?在武术热潮中,练武的人以千万计。但是他们练武的 动机却不一。有人练武为了治病、有人练武为了强身有人 练了武术,不但敢于自卫,而且敢于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有 人练武为了增进技艺,调节生活 作表演之用;有人为了发 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振兴中华……等等。但是,也有些 人练武纯粹为进专业武术队有些人则为了练就惊人艺好出 人头地,还有另外一些人是为了好勇斗狠,打架、欺侮弱 小也有人为了装点自己,图名图利。从不同的动机出发,便产生各种各样的武术价值观—— “有用”与“无用”论。治疗疾病的体弱者认为练太极拳、气 功有用,练外家拳械无用。相反,志在强身的青少年则认为 练太极拳运动量太小无用,而练外家拳械才够刺激此外, 重自卫或实战者,认为练套路无用、散手才有用。而重锻炼 体质和表演者则相反。还有认为业余练武无用,非专业练武术不可的。上述为了强身治病,自卫防身,增长技艺,文娱表演, 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等练武动机是正确的。只有在正确的 动机指导下,才能正确对待武术的价值。笔者认为区别武术 价值的标准,主要在于区别它是精华还是糟粕。武术虽然是 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但由于来自旧社会,决不可囱冏吞枣, 无批判地全盘吸收,也不应从狭隘的功利出发,除了自己所 需的一小部分之外,其它全盘否定。凡能强身治病,自卫防 身,增长技艺的功法,都属于优秀文化的部分,都是精华。 只要对社会主义建设,对“四化”直接或间接有利的,都是 府的,都可以学习,并在适合个人需要方面,选择适当的 项目专学深学。至于套路有用还是技击有用,应看到两者都是武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对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顽强意志都 是有用的。如果有用无用专指搏斗功能而言,那么技击训练 较直接,套路训练也起着间接的作用。套路训练与技击训练 是各成系统的,一个练武者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技击训练, 套路训练也就不能直接培养出搏斗的技能。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到,在我国,专业的武术工作者和 运动员毕竟是极少数,他们担负着整理与继承武术优秀遗 产、发展与提高武术水平,推动群众武术运动等重任。这部 分人要求高、数量少。而业余练武者却以千万计。他们都是 在完成本身的学习、工作任务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锻炼, 而且普遍学有所成,练有所获,对其从事的学习和工作起着 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练武术主要应在业余进行少数 人有志于武术专业的训练,也无可厚非。但得看你的条件、 水平和机缘,决不可把从事专业当作唯一的练武动机,更不 可放弃(或放松)本职工作而去作不实际的武术专业的追 求。因为从事武术专业的人毕竟数量有限,如主观强求,将 会两者皆失,一事无成。目前我国有哪几种武术比赛形式?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三种武术比赛形式,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始于一九七八年,对象主 要是民间业余武术运动员。分老年组,成年组,少年组。内 容包括套路、散手和各种功法,以挖掘整理传统套路和技法 为主要任务。采取各自表演、大会评议、互相交流的形式; 对优秀项目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由各省市选 拔组成代表队参加,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表演赛:从解放后各种形式的全国武术赛 中发展而成。对象是各省市集训队,年龄不分组,参加者多 是年青人。内容只有套路,分为自选套路、传统套路、对练 等几大类。以各自表演、裁判按规则评分、评定名次的形式 进行,是一种提高性的比赛。也是每年举行一次。近年来, 这种表演赛也演变成正式的全国武术比赛了。同时,全国业 余体校武术赛(少年)也是按这种形式进行的。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这种形式解放初期曾作 过尝试,后来因各种原因而禁锢。一九七八年恢复试验,一 九八二年发展成试验性表演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内容为 技击比赛,有太极推手赛和散手赛,按体重分级,对象为 中、青年人;以计分法评定胜负,评选优秀运动员并逐步过 渡到评名次的正式比赛。对传统套路和新编套路应抱什么态 度?文学有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之分,文物也有古文物、仿 古或新文物之别,它们的界线、价值、作用等区别异常明 确。而武术运动,对传统套路的概念并不明确,对挖掘整理 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认识也不明确。一个时期,比 赛强调同等条件,以新编套路为主(包括规定和自选的拳、 刀、枪、剑、棍套路),而排斥传统套路,致使新编(尤其 是自选套路)脱离技击和功力等传统而出现体操化、舞蹈 化、戏剧化的倾向,同时也影响了武术的百花齐放。纠正后 产生了 “其它项套路”的新词(指除规定、自选套路外的套 路),大量传统项目(双剑、大刀,九节鞭、猴拳等)重新出 现。但由于概念不明确,而且裁判评分重难度气氛而不重传统技法和功力,因而随意改编和新编。后来虽然将“其它项 套路”名称再改为〃传统套路”,但其概念和作用是否相当 于古典文学和古文物?仍不明确,而改编新编则评分有 利,谁还愿死抱真传统不放?改编新编的“假传统套路”与 真传统套路同项比赛的结果,不少真的传统套路被淘汰了! 挖掘整理出来的“传统套路”起不到指导创新的作用,且有 些还是经过改编或新编的(如“岩鹰拳”、“鹰爪拳”),这 就象仿古文物或新文物的膺品一样,大大失去了挖掘整理的 价值。对此倾向必须及时纠正,.应象整理古典文学作品那样 来挖掘整理一批真正的传统套路,同时应在训练和比赛中把 传统项目放在应有的地位。此外,也要防止为追求‘真传”, “正统”而忽视传统套路存在“各师各法“"大同小异” 的复杂现象,粗暴地对待武术的挖掘,更要防止借挖掘传统武术之名,攻击、否定创新。要强调在继承传统,是为了指 导创新,努力纠正新编套路脱离传统的倾向。

浏览4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