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每一个招式的内容和旨意,攻防技术的具体体现。一个 人的武术动作很干净、工整、准确,但不讲究方法的表达和运用,则 显得空洞、呆板、无味。

方法首先讲究要“清”,要交待得清楚,自己对这一动作的内涵 就须很清楚,如手法中有推、叉、托、按、切、砍、劈、摘、盖、挂、撩 等掌法,又有冲、撞、劈、砸、弹、贯、崩、挑等拳法,以及顶、盘、 磕、压等肘法,各有各的具体要求,即不仅路线要清,动作到位,还 要力点准确,方法清楚,符合它的运动规律。有的同学受武侠小说 的影响,一心想练得倏忽神奇,不讲方法地求快,这种快是无意义 的。武术中十分讲究眼疾手快,但是要以交待清楚为基础,如同写 字一样,楷书未练,笔法未弄端正,就练狂草,只能是自欺欺人。武 术中手、眼、身、步各部位,要表现踢、打、摔、拿等技术,可以说方 法非常丰富,有的很相近,若要练得好,应能加以区分,准确无误地 表现,才算方法清。

其次要做得完整,所谓“招要圆”正是指完整而言的。它不仅 要求做得有头有尾,过程也清楚,而且要求身体各部位达到高度的 协调,因为一个完整的动作常常是综合性的,要有手(腿)法、步法、 身法、眼法的协同,武术中称为“八法”中的“外四法”,如手持器 械的话,还该有器械的使用方法。要做到协调配合、完整统一。如 《强身拳》中的第十五动击步搂手贯拳不仅要求击步轻快,步法走出 弧形来,同时在击步中左手虎口张开由右向左平搂,紧接右手由右 向前向左横贯拳,右脚上步同时到位。通常说“步不稳则拳乱,步不 快则拳慢”,正是说步与拳紧密配合的道理。除此而外,躯干的活动 要跟上,“身到步到”,“步随身转”,如上述动作,身体还要有在迂回 闪让中进击的旨意,身体不能直板板地朝前,微微侧身,极其微妙,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法”要活。还有,眼睛要随着运行,“眼随手 动”、“目随势注”。动作停了,眼睛在运动中也止住,注视于一点上, 这样才算把一个动作方法表达完整了。

“外四法”中要数身法最难,“打拳容易身法难”,是最见功力的 一法,要做到“腰似蛇形”,自如地配合四肢的攻防动作变化,表现 出吐、吞、闪、展、冲、撞、挤、靠的身法。只有在动作准确、完整, 练到纯熟的基础上反复琢磨,才会有富有神韵的身法。看一个优秀 运动员表演时,他的身体伴同动作变化而一斜一探、一拧一折都十 分得体、有味,正是“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结果。没有深厚的基 础,没有反复琢磨和体会,生硬地模仿追求,东扭西歪,就会出现 “东施效颦”的结果,非但不美,比没有身法还要难看。

劲力要顺达而充实

力度和劲力不是同一个概念。力度是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内 含的劲,相关的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人感到劲健有力。武术 中的劲力通常指发劲,尤其是在击打动作中用一定方法打出来的力 量,武术中常要求具有“寸劲”,也就是讲究爆发力。

不同的拳种发劲方法不同。诸如刚劲、柔劲,化劲,崩撼劲、 翻扯劲、缠丝劲等等不一而足。但最基本的一点是劲力要顺达,讲 究发力顺序,武术中有“三节”、“六合”的说法,手和脚为梢节、肘 和膝为中节、肩和胯为根节,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相和谐,称为 “六合”。比如一个冲拳动作,不是单凭上肢肌肉的力量来打的,而 是“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若是靠提肩甩肘 来打拳就显得很不活顺。有些动作起于根节,而有些动作则是起于 梢节,如云手、翻腰等动作,两手常常要积极带动身体的转动。

其次是劲力要充实,假若一出拳,一踢腿软绵绵的(个别拳种除 外),人们会摇头,怀疑你到底会不会武术。长拳中发劲在“顺”的 基础上要“达”,“达”就要在末端使力量显示出来,冲拳要力达拳 面,弹踢要力达脚尖,打出来要有“蹭”、“蹭”的声音,铿锵有力。要 使动作力量充实,除了讲究顺序之外,还要看是否会用刚柔法,许多 动作都是开始起动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高速,这种 劲力既速敏又有弹性。如果开始就使足全身的力气,该放松的肌肉 也过分紧张,劲力不但发不出来,而且显得笨拙,武术中称为僵劲。 俗话说:“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生铁虽硬却太脆,不 堪一击,而合金钢则硬中有韧性,才坚固。

因此看武术中劲发得好不好,就要看它打得顺还是不顺、活还 是不活、脆还是不脆。

辱节奏要鲜明而多变

古书《礼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 之。”这种音律上或奏或停的变化体现了节奏,其实表现节奏远不止 如此,时间、空间中的一切运动变换构成了更广义的节奏。表现在 武术中除了动与静,还有轻与重、快与慢、起与伏、长与短的变化。

武术中动与静变化,形成了独特风格的节奏,它要求要么不动, 动则快如疾风;要么不停,停则骤然而止,周身无处不停。换句话 说,动作节奏要鲜明,铿锵有力,清晰可辨,诗人杜甫形容公孙大娘 的舞剑,“来如雷霆生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一 “来” 一 “罢”, 恰恰体现了武术中动静分明的节奏感,如果用乐曲来打比方的话, 它更像进行曲而不像小夜曲。应当说动静的鲜明是武术最基本的节 奏特点。

在整个套路中往往不都是拳拳到肉的实力,常常是有重有轻, 犹如歌曲中的重音、弱音符号一样,时重时轻,使节奏更加起伏多 变,武术十二型中有“重如铁”、“轻如叶”之说,如震脚、砸拳、踏步 等动作力沉千钧,而弧形步、“燕子抄水”则要轻巧,若风飘柳絮。就 一个动作来说也常常包含轻与重两个方面,或先轻后重,或先重后 轻,强烈对比,则显得重者更重,轻者更轻。

起与伏,则是从动作的空间运动来讲节奏变化的,它像乐曲中 的音调一样,时而高昂,时而低回。武术中的动作大致分为高、中; 低三种动作,叫“上盘”、“中盘”、“下盘”,从套路结构上说,要求 “三盘”错落,起伏跌宕;从技术要求上说,高的动作要挺拔,有顶天 立地的气概,低的动作要低得下去,有海底捞月的功力,而中盘动作 则稳如磐石。这种高低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健身效果,而且从美的角 度,高低呼应,相互衬托,才激荡人心。

快与慢也体现一定的节奏变化,像乐曲一样,时而激昂奔腾, 时而徐缓舒展,武术总的节奏是快的,但却不是那种形同木偶戏般 地一快到底,优秀运动员为了充分地表达身法和动作的韵律,常出 现以慢带快或快后转慢而后更快的生动节奏,增加了动作的生动 感。谚语中说“快而忌毛”、“慢而忌温”,正是从快慢上提出的要求。

长与短的变化,说得再简单些,它像写文章点标点似的,有时 是长句,有时是短句,有时是逗号、顿号,有时是分号句号。我们在 练套路时根据动作结构的有机联系,有时连续作四五个动作,有时 则作一二个动作即停,运用长短相参,使节奏多变,否则就会像读破 句一样,把应当紧接在一起的动作分离开;或者像小学生背书一样, 分不出哪里有标点符号。武术中的“长句子”称挂串动作,如珠炮连 发,似急浪翻滚,浩荡奔放;武术中的“短句子”称顿挫动作,一顿 一挫,简明有力、生动活泼,又有一种味道。

如上面所讲,武术中显明而多变的节奏通常在较高水平的运动 员中才显示出来,对于初学者则主要是强调节奏显明,一动一静干 净利落,动静分明就可以了,随着套路技术的复杂化再进一步强调 节奏的多变性。在观赏表演时,则要看它动与静、快与慢、长与短、 轻与重、起与伏处理得是否恰当、生动,是否符合武术内含的技击意 义和运动规律。

精神要饱满而贯注

武术中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说法,一口气是一种内 在东西的表现,其中也包含精神,既要饱满又要贯注。

所谓饱满就是从一上场、一起势开始,就精神抖擞,毫无倦怠, 兢兢业业地练好一招一式,自始至终快而不躁,慢而不松,诚如蔡龙 云先生所讲的:“心力要坚强”,“要把自己摆进一个战斗的场合”,有 一股坚韧不拔的斗志,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样,不但有外在 的激烈刚勇的动作,也有内在的奔涌激荡的气血,才能达到“内外合 一”。如果练武术时心灰意懒,充满倦意,断然是不能称作是练武术 的。当然也不可龊牙咧嘴,横眉怒目,要“怒”在其内。

一所谓贯注,则是指精神贯注于动作的一招一式变化之中,通 过眼睛的传神会意表现出来。眼神的表现有各种眼法,而最基本的 是“随眼”和“定眼”,要“眼随手动”,随着动作的一攻一防,一架 一挡,一个上步进击,一个退步恪守,眼睛都在贯注中紧密配合, 左右顾盼,传神会意;要“目随势注”,当动作戛然而止的时候,眼 睛全神贯注、神采奕奕,透出一股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样,通 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才会使动作之间有机地联系起 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意不停。外形的运动暂停时,内心的精 气神仍在活动,令人感到静中生动,虽静犹动。这种内外合一,神 形兼备的演练,时常令人达到忘我的境地,感到练武者简直是一气 呵成,使你目不转睛地看到底。等到他练完时,你却又有回味隽永 的感觉。 ,

当然精神与气不无关系,武术常称作精气神。如果不善于运用 丹田之气,使气血上涌,造成气促力衰,则既不可能气脉贯通,也不 可能气势雄壮,精神势必大减。武术中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正是这个道理,在激烈运动中善于运用呼吸,调节气 息,使气盈而劲刚,才会表现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

以上五个方面虽说还不够全面,然而若能做到,应算是有较好 的功夫和意识了。习武者们练习后,不妨用这五个方面去衡量一 下,那些做到了?哪些还没做到?你在观赏别人和优秀运动员表演 时,也可以用这五个方面去衡量一下,从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 你的演练水平和鉴赏水平便会不断长进,日益提高。

浏览3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