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就是这样一种松散的武术流派,很难说哪位曾经是咏春拳 的掌门人,只是作为一个传统武术拳种存在于世上,所以没有任何人 有能力约束整个拳种必须按照某一规则去行事。这样的组织形态,自 然不可能要求门人如何如何。据梁挺师傅介绍:“现在国内外咏春全 共有几十个分支,有的是叶问在香港及海外的弟子所开设的武馆,有 些则是原佛山咏春拳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的。这些分支互相 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或者存在竞争关系。”

其次是当时香港地界的咏春拳都是叶问所传授的,所以李小龙和 咏春拳的关系其实就是他们师徒间的关系。黄淳梁的弟子回忆,李小 龙和叶问之间并非完全没有分歧。尤其是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发 展后,李曾经要求师傅叶问表演木人桩的技巧给他看,并且用电影胶 片记录下来。当时还曾许诺给叶问3万元的报酬,在当时这是一笔不 小的钱,足够买下一个公寓。但是被叶拒绝了,实际上叶的拒绝并非 因为不想将咏春拳的秘密外泄,后来叶问也曾为了保存视频资料而允 许徒弟把自己练功的过程拍摄下来。叶主要是觉得徒弟在和自己做 生意,虽然叶本人授武为生,毕竟是旧武林人士,而且出身大户人家, 在他眼中的师徒关系,并不是拿了钱教功夫,纯粹的金钱交易。

在叶问看来,李小龙这种举动很不尊重自己。但李却不认为是看 不起自己的师傅,他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这种做法完全符合美国 人做事的风格。从李小龙一贯的行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于揣摩别 人心理的人,非常自我且完美主义。当时他提出给酬金很可能是未经 大脑的想法,而不是有意羞辱叶问。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和当年咏春的师兄弟关系融洽。有很多当时

当然,李和香港咏春拳同仁的关系也并非毫无问题。梁挺师傅的 徒弟回忆认为,很多师叔伯认为李的截拳道根本仍是咏春拳,而且李 小龙当年走得太早,对于咏春拳的秘密其实掌握有限,所以所谓修正 咏春拳的问题根本是其见识少导致的。他们师傅梁挺就曾公开说过: “李小龙识个屁。”

但是无论咏春的人对李的评价如何,都不能改变他对这门武术贡 献良多的事实。咏春拳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练习的南方小拳种发展至 今,已经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学习者多达百万人。在世界范围的 影响力仅次于太极拳。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得益于李小龙的影响力和 知名度。大部分前来拜师学习咏春拳的中外青年,都是受到李的影响

而追寻着他的足迹走近了这门武术的殿堂。

截拳道是一种概念,武术背后思考的方法,截拳道吸收各种门派 的精华,以自身的本能结合后天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本能结合操控,在 .格斗中发挥身体的极限,正像李小龙说的那样,人有高矮胖瘦,每个人 的先天条件不一样,我们都有两条腿,一对胳膊,除非地球上有长着三 条腿的人或三只胳膊的人,那样打斗时的状态是从根本不一样的,关 键的是在于如何的表达自己,在实战中表现真实的自己,随着格斗时 人类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随之影响其身体,在打斗风格上而不是对于

某种风格上完全的模仿,完全按照一定的套路去效仿。

首先要了解自己,李小龙在这方面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本 能,第二操控,如果偏向第一个就完全没有科学的原则,但如果完全偏 向第2个,那么自己就像个机器人,在李小龙早期的一些比赛视频里 大家应该能看到,李小龙在和对手格斗的时候,移动步伐动作的灵敏 度爆发力,无论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层次,从李小龙的肢体语言动作 上就可以看出他对武术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在拍摄电影的过 程中,因当时的摄影技术的不足,摄像机无法拍摄李小龙最快时的出 拳,可见李小龙在电影中已经把自己的拳速放慢了,他拍电影的目的 是为了让世界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的武术,通过电影把中国武术的 一些思想表现出来,在当时肯定有不少的这方面的同行看了李小龙的 电影后因为嫉妒说三道四的,说什么只会在电影中当武王,这一点其 实是那些人的嫉妒,其实他们在潜意识里是屈服他的。

至于认为咏春拳没有爆发力,也是不科学的。咏春拳既然能发展 到现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在咏春拳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李小龙后来也在其咏春拳的基础之上加以改 进,不能排斥,李小龙也说过,咏春拳还是有它的缺点的,别的门派也 一样,没有十全十美,关键就是看怎么去结合它,吸取好的部分,取之 精华,去其糟粕。李小龙对水的顿悟,就可以看出他对武术理解的层 次,为了迎接格斗,你必须训练你身体的每个部位,让自己永远在一种 动态的状态中,不断的获得更新的东西,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永远在包罗万象的角度去对待。

很多人把李小龙比作美国电吉他界中的传奇人物吉米亨德里克。 从有他的出现后,所有的电吉他手的世界观都改变了,演奏风格到后

来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一些吉他大师等名家中的演奏中就能体现出他们每个人的不同,就从用吉他拨 片的角度说,仔细观察,很多大师用拨片的手法都有明显不同,但是就 从他们的演奏速度上看,个个都很快。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 人对于

拨片的握法有所不同,一部分来自先天性的,但是他们后来找 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前提要符合科学的原则,然后加入大量的科 学的方法去练习,最终达成了一定的水平,从这点可见,是因人而异 的,李小龙的截拳道道概念其实就从侧面验证了这个道理。

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他,当然历史亦不得不接受他的挑战,他的 血一直是火热的,他注定了要向一切挑战。其最大的个性与特点也就 是:挑战,迎接挑战。

李小龙在种种背景下,终于踏上了漂泊的旅途,前往出生地美国。 这是他人生旅程的起端,也是证实他到底只是个“不良少年”,还是一 位前途无量的旷世英才的转折点。怀揣着这样一种拼争的理想,李小 龙的奋斗历程开始了。正如他所说:“有时,我们追求某一样东西,这 样东西可能是毫无价值或毫无意义的,但我们会尽毕生之力去追求 它;有时明知是不可得的也不会放弃追求。这是人生的一种精神 寄托。”

李小龙这次重返出生地美国,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到遥远陌生的 异国去读书,去闯天下,这对孝小龙来说是一个极严峻的人生考验。 他它不想依赖家庭的赞助,只想凭自己的意志和体魄在美国站稳脚 跟。从19岁那年怀揣10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谋生算起,李小龙和无 数到美国淘金的华人一样,在旧金山只能干一些零碎的活,住在破烂 的贫民区。

李小龙在旧金山,干得稍长、稍有点起色的职业是教人跳恰恰舞。 但是他的收费低廉,学员又非常稀少,这与他精湛潇洒的舞技很不相 称。在香港,他是跳舞作乐;现在,他却以舞艺权做维持生计之手段。 美国人不鄙视从事任何职业的人,可李小龙总觉得有些无奈。

三个月后,他去了西雅图。他找到周露比女士开的中餐馆,周女 士很热

情地接待了他,并收容他在餐馆打工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李小龙进了当地的爱迪生高级工业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高 中),这是他英文水平不够格的缘故,不能够直接进大学。周女士是李 小龙父亲的旧友,她在政治上很活跃,是当地华人社团的代言人。但 李小龙并没有受到什么照顾。周女士俨然一副老板面孔,她毫无表情 地对李小龙指指点点,稍不满意,便厉声训斥。李小龙怒火填膺,他来 美国已三个月,虽也知道“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这一信条,但他觉 得太突然,简直就受不了。但李小龙还是把火气强行压下,按照周老 板的意旨,把活计做得使她满意。李小龙的行为跟在香港时大不一 样,依过去的脾气,他会摔掉盘子不干,或拿盘子砸她个满脸开花。

美国的学校,跟保守的香港学校很不相同,完全是开放性的,纪律 松懈散漫,在李小龙看来,美国的学生简直就在玩。此时的李小龙,父 母再不能督促他,老师也不会约束他,同学更不会因学业的优劣而崇 拜或鄙视一个人。李小龙完全可以无拘无束,放浪形骸。

然而,此时的李小龙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他一改在香港厌学逃学 的作风,一丝不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深知学费来之不易,逆境中的 他悟醒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他知道理科一直是他的弱项,他曾对它恨 之入骨、厌之如蝇。现在,他尽管仍不喜欢,却比文科下了多倍的苦 功。他对英语,更是到嗜学如命的地步,他知道来到美国,无论进大学 深造,还是进社会就业,语言是最最重要的。

李小龙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开始做跑堂,工资比做杂务要高,还 有小费。但李小龙心中仍十分压抑。他从小就有做首领的欲望,希望 驾驭他人,而不被他人所驾驭。李小龙正处于被人人所驱使的境地, 食客、老板、厨师都可以驱使他。

浏览2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