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呼吸的几个锻炼阶段:作为内家拳之首席代表的太极拳,历来以特有的养生和技击的功理功法深受人们青睐。略懂拳理的人都知道:太极拳这种动气功是通过口、鼻吐纳之呼吸,配合意念经窍之导弓I,以及手脚伸 屈、开合来达到养生和技击之目的,其科学原理已在前人书籍和老师们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其作用效果也得到众多名师高手和无 数爱好者的共同称赞而不容置疑。笔者不才,有幸在郭高一老道长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武当三丰太极拳(有称“原式太极”), 得益于太极拳的妙处后蓦然回首,欲究呼吸的运用在太极拳中的 关键作用、练养特点和修持方式,结合师传和个人的粗浅体会,略 加总结,整理于下。供各位方家斧正、指教。始顺自然识太极:太极拳术是历代先师们实践总结的精华,且现代医学、生理 学及人体科学均已证明,它有助于脏腑机能、筋骨结构和经脉组 织的运行、调节和畅通。欲学太极拳,先双向选择师傅,相信“入门引路须口授”之古训,持之以循序渐进之恒心,再从盘架子,即套 路、基本功(桩功)训练开始。学拳的第一步就是注意理解每个式 子的作用和意义。即使师傅当时未曾言明,也要仔细揣摩(从太极核心的阴阳原理去多加分析),并做到外形上正确标准。学拳阶段是自然呼吸,进入初级阶段为顺腹式呼吸(也可以将前两者合二为一,称为初级阶段,只在意念上注意呼吸的轻重之别)。无论何种呼吸必须首先树立“在意识的导引下,使呼吸之气和运作完整贯串,协调一致”之原则,持守深、长、细、匀之法宝。太极拳是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慢来完成其运动的,而且动作柔和悠然,伸屈圆活,特别适合呼吸与意念的配合运行,所以 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同步训练随着动作的启动“一动无不动”,意识和呼吸也在脑海的荧屏会上拉开序幕。首先有一个心理上的定势背景——全身已放松,仿佛全身每个毛孔就可随之自由呼吸,有此心理基础,然后意识和呼吸专注在鼻和气的走向上。先是用鼻轻轻慢慢地吸,吸气时小腹慢慢鼓起,微微隆凸。意念是鼻所吸之气进口腔、过鹊桥、下重楼、入膻中,达至丹田实腹。这是“气沉丹田”。外形动作一般是配合属阴的姿势运动,通常为起、上、右、缩、屈、蓄、虚等。随接始呼, 亦然深、长、细、匀,出气无声,意念气下前阴至会阴,达尾闾、上夹脊、冲玉枕、顶上百会,再下印堂至鼻口过重楼,由膻中分达四肢。 呼气时丹田之气已同时分灌四肢,随外动而运走,使外四肢动作 顺畅、松活、圆通,而这股走“小周天”线的气流在“膻中”穴汇合后 一起向两臂至两手即“劳宫穴”运行。配以完成属阳部分的动作, 诸如承、下、左、伸、直(似直非直)、开、发、实等,如此循环往复、运行流畅、匀速、连绵不断,逐步达到“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 停”之境界。这一阶段一般不提倡用口呼吸。口自碳微合,内有舌舐上腭, 以利气流畅行。要达到练盘架子(套路)自始至终呼吸出人气不得 耳闻有响,体会“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方能便利从心”之意境,再进入下一层次的训练。当然,这一呼吸形式只供初级阶段和锻炼身体、医治慢性病等习练者使用,且必须经师傅口授亲传。逆腹提运巧筑基:如果欲学技击功夫和提高太极拳健身层次,可以进行第二步呼吸训练。需在动作熟练、盘架子标准、拳理明白后方可进入角 色。这是太极拳呼吸方式中,运用频率最高、训练时间最长、技养效果最好的关键性过程,在道家修行术语中称之为“筑基”功夫。如果说第一步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是属“无为”,那么第二步则是“有为”了。因为“逆腹式呼吸”是先吸气时小腹微微凹进, 把气流压向各脏腑内而使之摩擦内脏,流散郁气,调整机体,益于健身,并且由意识把气引向经脉肢体,有效地为肢体运动和技击服务。呼气时小腹微微隆起,这样内脏与胸腔隔膜的按摩更利于 锻炼五脏六腑,且“气宜鼓荡”、“气沉丹田”,使身体重心稳固,气劲集中,身体轻灵,有助于劲力发放。所以在运动中,吸气时慢慢收腹,前腹仿佛贴住脊背,这样内脏压力把气压向四肢,而下肢应两脚趾抓地,让涌泉之气上行,并提月收前阴,注聚于腰际(或肾部),再由腰间发意,与气力趋往运行至发端。这便是古人所说的 “一吸便提”。吸气时轻提谷道,随即用意识把气流一股于周天(如 上面所云直至返丹由),一股趋于四肢百骸,接着始呼。 “一呼便 咽”,慢慢鼓腹,即“一呼气沉丹压”,使气由丹田和腰际(充实带脉)向四肢运行,这样随意、气、动作通达至掌或脚的梢尖部。这同 样要求轻、慢、深长细匀,不使耳闻,用意不用力(绝非无力,可逐渐暗含力意训练),注意在一个四合后期的呼气将尽时,意、气、力均达至梢节,要使气畅通,使力含而不吐,似出非出。这一层次的意念和呼吸均重于前一步,意气力的运行、发放路线要根据师传口诀强化训练。在逆腹式呼吸运用熟练的后期, 通常不着意鼻子(或口)的呼吸,只有意念及腹部鼓凹。由吸(阴) 开始,在动作由阴转阳时开始呼(阳),慢慢使气沉丹田,鼓荡运 气,以完成一个动作。如此滔滔不绝地呼吸,吐丝绵绵地演练拳路,至筑基功力逐渐提高其呼吸途径可简化为八字诀:吸提一贴 脊一呼咽一鼓荡。开合鼓荡练养气:通过长时间的“逆腹”运气之“筑基”训练,已感觉腰身灵活, 血脉畅通,能达到古拳经“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之“呼吸通 灵,周身罔闻”的境界。加上平日打坐、站桩的配合等内静功增加 功力,太极拳的训练可升华至“练精化气”之深层。盍这一步分为两方面的锻炼:练气和养气。一方面是开合鼓荡身空的练气,是在逆腹式呼吸的基础上,专注于技击实用训练的呼吸场方式。古经云: “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叁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遇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在具体训练方法上,既可增用口鼻内呼吸的方式(或遵师嘱),在上步之基础上增加一段闭口塞鼻的运气行使过程,最后还在动作完成即发放时,有呼吐表现,并配合劲力放出,即:吸提一贴脊一闭运一咽鼓一(沉荡)一呼吐。在这个 过程中吸、提紧凑,至贴脊稍慢,闭运是意气力一同慢行,时间可长,根据自己能量,实为一个蓄劲运使过程,咽时已在鼻上有不经 意的微气出,鼓腹、沉气较呼吐慢,呼吐短促,可伴喉发“嗯”音。这 一方式在训练时意识极强, “无人意有人”之慢练,而实用技击则 “有人似无人”快发。拙作《对敷、盖、对、吞之浅解》所述呼吸诀在推平等行功走架中的运用,便是这一阶段的体用和升华。另一方面是在通过呼吸大幅度之“武火”练气后的“文火”温养阶段,这也可作筑基后的继续养练。这层呼吸方式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在行、走、坐、卧之空闲时间,经常保持虚心实腹,意守腰间两肾部位, “气宜宜养而无害”,保力气血在体内流畅,盘 架子用意不用力,不需在口、鼻上着意呼吸,更不用口之配合以及 吸气后闭忍的运行之法。炼气化神合太极:训练有素者进入此层次的呼吸锻炼,已是提高内功培养技击 水平的新境界。这一层已不须用口、鼻去开合呼吸,而是“内呼吸” 或“体呼吸”。开始意念全身皮肤毛孔在呼吸,而运行盘架子行功走架时均以“喉头永不抛”和腹脐凹凸之独特呼吸形式。这种质的飞跃便是道家所言:炼气化神。而且不拘时间地点,不拘行走坐卧,均可用意识去打太极拳,其动作也是随心所欲。正如古拳经所 云:“练气化神,后气不动,后气不动而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随意呼吸意驭气:这一步为练神还虚。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 出神入化的神功境界,须数十年不辍苦劳方可达此上乘°表面呼吸已是随意自然,不显不露,似有似无全在意中,但只要一吸气运力便可意气达全身每一个部位,发于手脚尖端,周身无处不太极, 仿佛气透发尖,意出有气。有师曾言此神奇境界非我等语言能表达清楚,只觉全身通透之感,这种与道合一、返朴归真的无上功力,其原理不外是前述各阶段的修炼积累,逐步加深功底而积柔成刚,以刚而柔之极致。以上究呼吸而命太极拳,但须与动作身体(外部)意念指挥 (内部)统一而使太极技艺臻高完美。我辈愚钝,略知此理,仅晓皮毛,亦难达此境,尚在求索磨炼之中。

浏览3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