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况分析

武家对战况的分析,就是为了提高战士、武士、武术爱好者的作战水平。一般战 况的探讨、研究、分析必须建立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较量等实战基础上,是 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所以,依实掌握战况的邪正盛衰,正确理解“邪气盛则实,恶气 夺则虚,勇气盛则顺,势气夺则背,胆气盛则通,志气夺则滞,正气足则盛,骨气夺则 衰”的根本内涵以及虚实、顺背、通滞、盛衰等战况的内容辨证及其基本的运动特 征,对了解虚实、顺背、通滞、盛衰等战况的变化,如虚实兼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 等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基本战况概述

战况是指作战的实际状况,是只有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较量的对局中 才能感受到的真谛、奥妙、玄机。战况分析是指理论上对作战状况的估计、预测、复 制,是中国武术理论的必须,是中国武学的必然。作为武家人士正确理解、感受、把 持武打战况,掌握基本作战战况的构筑、内含、影响,是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较 量对局中取胜的关键。中国武术家认为:“作战双方对于致战因素导致影响所产生 的基本格理,不外乎邪正强弱、凝散聚失、阴阳调疙、局势清浊、发挥顺背等几方 面。”其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基本战况认识

战况是由若干营卫、功夫、技艺、招法、技巧等作战五要所构成的。其惨烈、平 和,精到、庸俗,顺畅、逆滞程度,是由战者的作战思想、作战风格、作战意志所决定 的,是在训教、驯化、诱导、批评与自我批评、批斗与被批斗你、打与被打下所促成 的。其基本战况的发生、发展、转化与致战性质、作战场面、斗争信念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营即武术运动过程中自己所守护的身体部位;卫即武术运动过程中自己具有 攻击能力的身体着力部位。营卫即武术运动过程中自己所守护和具有攻击能力的 身体着力部位。

中国武家认为:“任何战斗的发生、发展、转化,均与致战性质、作战场面、斗争 信念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正常修德、振兵、治气的炎黄子孙,每当战火烧到自己头 上时,斗志就会必然奋起,进而奋勇作战、积极抗击、殊死搏斗,导致战况的激烈发 生、发展、升级,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主宰敌人的命运,占有、支配、分割所有 的胜利果实。如果一个人没有进行过修德、振兵、治气训练,当战火烧到自己头上 时,自己胆破魂失,既不会打仗、不懂防卫、无法应对,也不敢打仗、害怕攻守、恐惧 格杀,要不然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投降、叛变、倒戈中任人宰割。这虽没有导致战况 的惨烈,但其悲惨的命运会更多一些,祸害会比战况的惨烈发生还要大一些。因为, 全面倒戈就意味着自己的一切将任其肆无忌惮地宰割,屈膝投降就意味着自己的 命运将由敌人惨无人道的主宰。如果誓死与敌人作战,即使失败也会震慑敌人,从 而抑制其肆无忌惮的野性,收敛其惨无人道的性格。再说如果始终把制止滥杀无 辜、侵略、犯罪的中国武术放在首位,拥有最强大、最先进、最尖端的武,自然谁都不 会冒犯,即使冒犯也会在冒犯中自取灭亡。

中国武术的战况学说,就是用以阐明攻守战况发生、发展、变化、结局、后果等 规律,并为临阵辨证论打服务的一种学说,是所有聪明人都会时时关注的问题。其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战况、外来战况、内生战况、径道战况以及打造战况等五方面。

二、战况的形成

在武术运动过程中各营卫、功夫、技艺、招法、技巧在作战功能上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在战斗的变化上则又是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临阵的作战形式多种 多样,其势变机理亦非常复杂,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打法、不同的起因,均有其独特 的格理机制。但是,通过对打斗发展过程的剖析,即会发现许多不同的架势,都有某 些共同的演变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致战因素所引起的千差万别的格理变化中,存在 着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运动规律。这说明打斗双方对于各种不同致战因素的解决, 都是以营卫、功夫、技艺的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变化为基本格理进 行对抗而加以解决的。所以,武家进一步探讨这些基本格理反应过程的本质问题, 把握打斗、对局、作战战况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指导临阵辨证论打, 这无疑对战况的推断、分析、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战况分析

在中国武学的战况概念分析中,其攻守作战中的战况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战况是指攻守作战情况下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和下手机遇的频乏以及自己在 攻守作战中的顺背实际。狭义的战况是指攻守作战中的实际状况和惨烈程度以及 具体作战的基本进程。这里特指武打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即攻守作战的基本 构筑(内容)、攻守频率(速度)、攻守劲力(强度)。

在中国武学的战况学说分析中,战况学说是指研究和探讨搏打厮杀发生原因、 发展状况、变化格局、结果处理、后果承担、社会影响等人与人攻守作战基本规律的 一个学说。一般战况学说的应用,离不开对战因的追溯。因为,战况与战因是密切相

关的,战因研究的是作战发生的原因、因素和条件,而战况则着重于对致打原因所 产生反应的攻守强度、规律和过程。

第二节邪正强弱

每当进行战况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就是邪正强弱,若问邪正强弱谁将是最终 的胜利者,只有战况硬件即功技艺、照招制、计策法中的湛、变、绝,才是决定胜败的 硬道理。所以说,中国武家看待任何问题都是有前提的,都是持禀而把阴握阳的,都 是有系统理论所支撑的,是活的认识论、方法论、辨证论(武家三论)。

所谓邪即没有章法、规矩、道德的武术打斗,正即系统规范的武术打斗,强即武 术五纲即功、技、艺、招、法的足道打斗,弱即功、技、艺、招、法武家五纲均欠缺的武 术打斗。邪正强弱是对战况最初浅、直观、基本的看法,是作战发展过程中打斗双方 的相格实际,即对打斗双方的对抗实力和作战能力的粗浅评价。

一、战况的虚、实、充变化

事实上,在作战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优势、和势、劣势这三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 的,而是作战双方在打斗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功技艺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是有 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先手把握得当则优势增长功力强盛,对手的盛气必然消退 和衰减,进而被动增长而招法无从施展。但由于优劣势的盛衰消长,打斗局势即可 表现为虚、实、充三种不同的格局或现象。故中国武术家认为:“功力夺则实,技艺取 则虚,招法盛则充。”是建立在和势基础之上的两种不同攻守状态的优劣焦灼。

(一)战况实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实主要指功深力大而着力十成,是以功力为打斗主体的一种作 战现象。其功深力大主要表现为出手的强硬、到位、密集。如果说,作战双方都功高 盖世、力大无比、劲气十足,且都愿积极对抗,那敌我的相搏就会反应明显、斗争剧 烈、攻守凶残,即可出现一系列比较剧烈而有余的格理性特征表,故谓之实。其常见 于武盲之间的打斗,我们统称之为原始打斗。一般的实性打斗虽然有足够的伤杀 力,但缺乏系统的攻守章法、招制、策略。其战况特征,常显于学练武术的初、中期, 或由于没有学练过技艺、招法、照制,单凭功夫、劲力、英勇以及原始的攻守灵性进 行殊死打斗的必然。这种功力性的攻击,一般在高深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中是很 难取胜的。

(二)战况虚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虚主要是指技艺的精湛、运化的自如、招制的绝伦,即以技艺为 打斗主体的一种作战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出手精到、展现潇洒、进退自如。假如作战 双方都是技高一筹,艺盖群雄,并能精到对抗的武林高手,相格就会非常精彩、激 烈、自然,临阵即可出现一系列的格理性攻守,且战况呈现激烈而精湛的打斗局面, 中国武家称之为虚或虚战,其与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的虚即点到为止之 意是指不发功的技艺攻守、招法对抗、照制作战。弱是指既无功夫,又无技艺、招法、 照制的武盲攻击。

武术攻守中的虚性打斗,虽然有足够的章法、策略、招制,但缺乏足够的攻击 力、伤残力和格杀性。其战况常见于学练武术只强调技高一筹,艺盖群雄。而不注重 武术功夫的系统训练。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武功支撑,单凭技艺以及原始的攻守感 觉而进行打斗,是很难在高深的搏打厮杀中取胜的。如临阵常见的花拳绣腿打斗, 武家称之为表演性打斗o这不是说花拳绣腿不好,其在武术娱乐、武术锻炼、武术推 广中是任何其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就说在攻守中也比一般人要强悍的多得多。

(三)战况充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充主要指招法的绝奥、技巧的娴熟、动作的得劲,是以招法为打 斗主体的一种作战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出手极具连续性且招绝、法奥、劲足(武家三 充)。如果作战双方都是招绝无解、法奥难觅、劲力不对,尚能积极对抗,且敌我相格 连续合理、攻守猛烈、反应连贯,并出现一系列格理性比较猛烈而连贯的攻守格局, 就叫做充或充战。

一般常见的充性打斗虽然有足够的实在性、稳当性和连续性,但缺乏系统的攻 守章法、技艺、运化以及足够的功夫支撑。其攻守战况常见于祖传性、代继性、挖掘 性修炼者的攻杀战守。由于他们不重视功夫、技艺、运化的锤炼,只追求绝招、奥法、 湛技。这样就会在实战中形成单凭招法以及原始攻守劲力进行打斗的格局,这样在 高深的搏打厮杀中是很难取胜的。如临阵常见的没完没了打斗,武家称之为消耗性 打斗。

(四)战况虚、实、充的基本关系

在临阵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单一的虚、单一的实、单一的充是不 可能圆满、顺利、足意(武家三求)完成攻守任务的,必须在虚、实、充三位一体的随机 转化、展现、突藏下,才会满足自己的三求愿望,才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攻守真谛。

二、战况的邪、正、杂变化

中国武术的攻守战况是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层次迭出的。正因为如此,在进行 攻守战况分析时,必须高度关注对手的着法,认定其是邪、是正、是杂。因为,这三种 不同的攻守特征展现,必须采取相应的克制着法。否则是绝对难以正常进行攻守对 抗的。中国武术家认为:“三不而拼者邪,邪则邪拼邪克。三无而搏者杂,杂则杂搏杂 克。三得而战者正,正则正战正克。此乃攻守之要也。”所谓三不而拼,是指不修德、 不振兵、不治气之人的玩命火拼。三无而搏是指不懂武才、武理、武建之人的玩命搏 杀。三得而战是指得武学、武道(动哲、武哲、武文化)、得武法(即功法、技法、艺法、 照法、招法、制法、进法、退法、峙法、战法、斗法、仗法等武家百法的总称)之人的攻 杀战守。

(一)战况邪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战况中不懂作战、不识战况、不别战机的疯狂攻杀称之 为邪或邪门,也泛指不按中国武术三大构筑即运动、理论、建设等三要(功技艺)、三 理(机格的)、三建(身道能)进行武术修炼的人或门派。一般来讲,邪门性的攻守不 仅歹毒、无度、万恶,而且极易产生大量的损毁、伤害、死残。中国武家说:“邪者只知 杀戮,而不知人道、人德、人仁,野蛮之至。只知打斗,而不知规范、规矩、规则,无知 之至。只知歹毒,而不知教育、训练、锤炼,落后之至。只知侵害,而不知祸害、灾难、 民生,自私之至。只知掠夺,而不知礼让、付出、奉献,自利之至。必行严惩而弃邪,必 施高压而归正,必予重罚而成人。”并认为:“临阵失控,邪战久长,必损伤无度、废残 难估、死亡难计,将成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之惨局。”所以中国武家讲:“高人不与低 斗,圣人不与民争。武家不与盲格,武贤不与众夺。武神不与恶鬼对,武仙不与妖孽 抗。强强而联,高高而合,弱弱而摞,非人之愿,势在必行。”还说:“斩首皆可平叛,绝 杀便可根除。暗毙方可安定,密处利于团结。邪起大邪而阴治者尚,恶出大恶而阳除 者明。”无论如何,人世间无奇不有,任何绝迹都是悲惨的,只要有无可比拟之武永 远握在自己手里,一切将相对而立正常发展。

(二)战况正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攻守战况中正道、正德、正气之人的攻杀战守称之为正或 正派,也泛指恪守中国武术三大构筑,即运动、理论、建设等三要、三理、三建进行武 术修炼的人或门派。为人正派的中国武家,不仅正直善良、一身正气、爱憎分明、立 场坚定、公平公正,而且以人为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其攻 杀战守不仅能造就大量的优秀、杰出、向上的社会栋梁,还能挽救大量的娇惯者、脆 弱者、迷失者、无知者、失足者。更能使邪者受到应有的制裁,恶者受到应有的处置, 罪者受到应有惩罚。最终使好人得以好报,坏人得以坏报,善人得以善应,赖人得以 赖应,正气得以挺立,邪气得以萎靡,最终给人类予朝气蓬勃、安定团结、天天向上。 中国武家说:“正者知杀戮,而通人道、人德、人仁,文明之至。识打斗,而懂规范、规 矩、规则,威武之至。别歹毒,而精教育、训练、锤炼,文化之至。精侵害,而识祸害、灾 难、民生,聪明之至。晓掠夺,而懂礼让、付出、奉献,正大之至。必修武德而人正,必 振兵威而道通,必治百气而邦安。”并认为:“临阵失控,正战久长,必攻守有度,强壮 难估,收获难计,将成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之盛局。”所以中国武家讲:“正 必与邪斗,人必与邪争。武家止戈为本,戎家夺胜为要。侠士斩首为任,兵士占领为 职。正正而凝,勇勇而结,义义而聚,此乃天意,天经地义。”还说:“修德则正,随意则

 

'术攻守理w

邪。治气则善,娇惯则恶。振兵则威,抑兵则兴。戎则盛,诋尚武则安厌。与正在不 正也正,与邪居不邪也邪。土不修德方为难,兵不修德方为祸。戎不修德方为害,武 不修德方为灾。修德与否正邪之异。治气与否成败之间。”无论如何,人世间总是相 生相克,任何过生过克都是有害的,不过只要有战无不胜的中国武术支撑,一切将 相安无事。

(三)战况杂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攻守战况中不讲人道、不论德行、不守规矩的搏打厮杀 称之为杂或杂货,也泛指不严格遵守中国武术三大构筑即运动、理论、建设等三要、 三理、三建进行武术修炼的人或门派。杂货的攻守不仅易变、混杂、无章,而且非常 麻烦、难缠、磨叽、粘酸、没完没了。这是因为杂者既知打杀,而不守人道、仁德、规 矩。中国武家认为:“临阵失控,杂战久长,将越陷越深,无法自拔,难以明了,造成欲 战而不能,欲罢而不可的难缠局面。所以中国武家说:“杂人难斗,恶鬼难缠。无杂不 成功,杂过难安生。杂家能容万物,杂货能安万家。”还说:“杂人我行我素,杂家喜怒 无常,杂货无拘无束,杂土信马由缰。”无论如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过只要有高 深莫测的中国武术支撑,一切将不成问题。

(四)战况邪、正、杂的基本关系

在临阵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单一的邪、单一的正、单一的杂是不 可能圆满、顺利、足意(武家三求)完成攻守任务的,必须在邪、正、杂三位一体的随机 转化、展现、显藏下,才会满足自己的三求愿望,才是中国武家攻守的应对真谛。

打斗中的邪况、正况、杂况都不是一成不变,是相互辨证的。攻守实践中一般的 邪性打斗也可转化为正性打斗、杂性打斗,或者实正虚邪、实邪虚正、实正虚杂、实 杂虚正、实邪虚杂、实杂虚邪,或者邪正、邪杂、正杂、邪正杂等的混杂打斗。中国武 家认为:“若因正道不足,而无力制邪外现,或本正虚,而内在问题百出,体力不支, 则成虚实错杂之战变,日为正虚邪实性打斗。向有邪中挟正、正中挟邪、邪中挟杂、 杂中挟邪、正中挟杂、杂中挟正之别。”

三、战况的强、弱、化变化

(一)战况强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战况中攻守得道、战风正派、勇气超常、谋略过人、计策 到位且在理智控制下的攻杀战守称之为强或强悍,也泛指坚持用中国武术三大构 筑即运动、理论、建设等三要(功技艺)、三理(机格的)、三建(身道能)武装自己的人 或门派。一般来讲,强悍性的攻守,不仅势不可挡、所向无敌、所向披靡,而且极易激 励出大量的勇士、楷模、英雄。中国武家说:“强者精通杀戮,而恪守人道、人德、人 仁,伟大之至。通晓打斗,而遵守规范、规矩、规则,高尚之至。认识歹毒,而精于教 育、训练、锤炼,纯粹之至。了解侵害,而明了祸害、灾难、民生,开明之至。掌握掠夺,

 

而坚持礼让、付出、奉献,正大之至。必持康健而强,必握重兵而悍,必守人文而大。” 并认为:“临阵失控,强战久长,必豪气冲天,意气风发,惊天动地,将成前仆后继英 雄辈出之盛局。”无论如何,强者主宰,悍者主事,彪者主人,人类社会以及动物世界 永远是属于强者的。

(二)战况弱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战况中行为懒惰、讨厌运动、反对练武、意志薄弱、软弱 无力的攻杀战守称之为弱或弱者,也泛指反对用中国武术三大构筑即运动、理论、 建设等三要(功、技、艺)、三理(机、格、的)、三建(身、道、能)来武装的人或门派。一 般来讲,弱不禁风性的攻守,不仅尊严尽失、耻辱不振、任人宰割,而且极易感染、迷 惑、影响周边的人群,加入懒惰、堕落、萎靡的行列。中国武家说:“弱者不懂杀戮,而 没有人道、人德、人仁,寄生之至。害怕打斗,而不守规范、规矩、规则,混账之至。回 避歹毒,而反对教育、训练、锤炼,混蛋之至。逃避侵害,而默认祸害、灾难、杀戮,窝 囊之至。躲避掠夺,而绝不礼让、付出、奉献,要命之至。需遭灭顶之灾而奋发,需受 特大浩劫而图强,需经百般折磨而觉醒,需历生死存亡而崛起。”并认为:“临阵失 控,弱战久长,必精力耗尽,朝不保夕,凄凉悲惨,将成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残局。”无 论如何,大弱弱于心,小弱弱于身,弱者和善、可爱、顺从徽者柔和、绵软、慈悲,如 果人类社会以及动物世界没有弱者,也就不成世界了。但必须明了的是图强才是生 存的硬道理,强悍基础之上的大善若水才是兴旺的硬道理,示弱只能是强悍者的礼 让,而不是真真的身弱心弱。

(三)战况化的基本格理

在中国武学中武家把战况中运化、转化、变化、内化、外化、禀化且在理智控制 下的潜移默化、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的攻杀战守称之为化或化为,也泛指坚持 用中国武术三大构筑即运动、理论、建设等三要(功技艺)、三理(机格的)、三建(身 道能)来周旋攻杀战守的人或门派。一般来讲,化为性的攻守,不仅迷迷糊糊、不知 不觉、顺水推舟,而且极易激励出大量的智士、能人、思想家。中国武家说:“化者精 通杀戮,而讲人道、人德、人仁,高深之至。善于打斗,而讲规范、规矩、规则,精到之 至。精熟歹毒,而讲教育、训练、锤炼,精明之至。熟悉侵害,而讲祸害、灾难、民生,高 尚之至。通晓掠夺,而讲礼让、付出、奉献,聪明之至。必得手而化,必得势而为,必得 力而运。”并认为:“临阵失控,化战久长,必唯我所用,唯我所行,唯我所得,将成变 被动为主动之明局。”无论如何,化者拥有,为者多得,变者多占,人类社会的财富多 属于化者的。

(四)战况强弱化的基本关系

在临阵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单一的强、单一的弱、单一的化是 不可能圆满、顺利、足意(武家三求)完成攻守任务的,必须在强、弱、化三位一体的 随机转化、展现、突藏下,才会满足自己的三求愿望,才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运武真 谛。

四、战况的虚实邪正强弱关系

在打斗的发展过程中,作战双方相互打斗的力量、速度、招法对比经常在发生 着变化,因而战况下的虚实邪正强弱战机也常常会发生转化,即由实转虚或因虚而 致实,由正转邪或因邪而致正,由强转弱或因弱而致强。

(一)由实转虚或因虚而致实

中国武学中的由实转虚主要是指战略、战术、战法(武家三战)切实能依实而 行,但由于失控、失手、失时(武家三失)等原因,导致战况延长。虽尽心尽力,但人体 劲力是需要代谢充实的,因而打斗战况会由实转虚,出现一系列的虚性格理反映。

中国武学中的因虚致实主要是指自己功虚,虽说技艺超人,但功力不足不支撑 技艺的正常发挥,以致腿脚、躲闪、行进等不能随机应变,从而造成了技滞、艺阻、招 止等无法彰显实力攻守局面,继而改变打法不走招制而依实而战。由于此为不及所 为,系因功虚所致,故称之为因虚致实。

(二)由正转邪或因邪而致正

中国武学中的由正转邪主要是指正统、正规、正道(武家三正)切实能依正而 战,但由于对手太阴邪、太邪恶、太离谱等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对峙作战。虽 然一流精湛,但找不着对手,只好采取大邪手法,以邪克邪,因而打斗战况会由正转 邪,出现一系列的邪性格理反映。

中国武学中的因邪致正主要是指自己歪门邪道,虽说掉转古怪,但永远得不到 人类社会的认可,难登大雅之堂,取得最终胜利。继而改变打法不走歪门邪道而依 正而格。由于此为改变所为,系因不受所致,故称之为因邪致正。

(三)由强转弱或因弱而致强

中国武学中的由强转弱主要是指功夫、技艺、招法(武家三才)切实能依实而 行,但由于盲目、麻木、比背等原因,导致战况偏执,虽然尽心尽力,但总是混混沌 沌、无力回天,因而打斗战况会由强转弱,出现一系列的弱性格理反映。临阵中虽然 少见,但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正是中国武家绝不会言出放弃的根本所在。

中国武学中的因弱致强主要是指自己的功夫不济、技艺不精、招法不湛,虽说 才不如人,但灵气、机巧、突变能力超常发挥到位,以致对手要器受损而不能进行正 常的攻守,从而造成了对手的技滞、艺阻、招止等无法彰显实力的攻守局面,继而攻 击顺畅,越发不可收拾。由于此为灵机所为,系因巧损所致,故称之为因弱致强。

(四)战况中的虚实邪正强弱分析

武术攻守战况中的虚实邪正强弱,足以导致打斗的由实转虚、因虚而致实或由 邪转正、因正而致邪或由强转弱、因弱而致强等的转化,同时亦足以形成打斗的正 虚实格、正衰作战、正弱攻击以及虚实、邪正、强弱等错杂复杂的格理状况。所以,从 打斗的形成、状况、发展来看,武术攻守的状况是极具虚实、邪正、强弱辨证的,是典 型的清(强弱属阴)、浊(虚实属阳)、和(邪正属禀)三位一体的道气辨证。需要阐明 的是,所有战况的虚实邪正强弱,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过也只是虚实邪正 强弱的相互兼杂、相互转化、相互辨证。

五、虚实、真假、粗细的变化

临阵中战况的虚实真假变化是有一定征象显现的,是有一定规律的,皆有真虚 假实、真实假虚、真粗假细、真细假粗之别。但应指出,临阵征象中的虚实真假,不仅 仅是攻守的一种征象,更是攻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当征象与本质相 一致的时候,可以真实反映战况的虚实、真假、粗细。但在特殊情况下,即在攻守的 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则可出现某些与攻守本质不相符合的人为、故意、 专门的不能真正反映战况的虚实、真假、粗细。因此,中国武术家认为:“至虚有盛 象,大实有内情。逼真有暗算,虚假有玄机。粗鲁显实力,细致现原形。”这才是真实、 假虚、粗细等格理变化的真实写照。

(一)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主要指临阵攻守中故意的迷惑演绎。其中,虚化是战况的本质,实行 是表面之假象,是攻守惯用的伎俩。由于临阵中的真虚,多由于功夫虚弱,动作劲力 不足,攻击能力减退,运化无力所致。由于虚是本质,故可见力不从心,攻击无力,进 退不到位等现象。所以假虚也应该如此进行。在实战中真真假假的显现是极为重要 的,一般都会叫人头痛,而武家追求的是连续几次直来速往的真假展现,这真的是 最为有效的攻守手段之一。

所谓虚是本质,是指虚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本质性的东西。中国武家认为:“过 实为矿,真实为植,半实则动,略实为灵,不实而无吐多纳,意在得到、收获、摄取,乃 武家之求。过虚为道,真虚为气,半虚则生,略虚为灵,不虚而无纳多吐,意在付出、 散失、丢弃,乃武家之敛。”

(二)真实假虚

真实假虚主要指实是其战况的本质,而虚则是表面之假象。这是战双方在原始 攻守前,也要摆弄的虚假架势以及根本不使用的功式、技艺、招法。虽说攻守前的对 峙架势是攻守手段、方法、技巧的藏处,但对敌的必要迷惑一向是至关重要的。而最 终的目的就是聚集实力,紧紧粘贴靠近对手,进行功力性的攻击、角斗、格杀。这样 尽管可导致劲力殆尽,体力透支,气力不足,有时甚至可出现精神弥散,营卫失守, 攻守崩溃。但这正是夺取攻守胜利的基本保障,也是虚假展现的另一面。正如中国 武术家所说:“大实之战,两败俱伤,渔翁得利,求虚为本。本实之战,二者皆充,互惠 双赢,求真为要。小实之战,两劲别聚,必出恶杀,扼制为主。”

 

术攻守理论I

(三)真粗假细

真粗假细主要指粗野是战况的本质,而细致则是攻守的表面之假象,多由功力 来完成。其动作劲力十足,攻击能力较大,运化动作较少,招法应用简略。由于粗野 是攻击的本质,故多见扭打、较劲、角力(硬碰硬),是强强相对、将遇良才、棋逢对手 的攻守展现。

(四)真细假粗

真细假粗主要指细是战况的本质,而粗则是表面之假象,多由于功夫虚弱,动 作劲力不足,攻击能力减退,运化无力所致。由于细是攻守的本质,故可见力不从 心,攻击无力,进退不到位等现象。于是虚张声势,从细微处着手,从灵巧处求着,从 机动处探觅。

总之,临阵的战况分析,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假象所迷惑,应把握住 邪、正、强、弱、真、假、虚、实等运动征象所反映的真实化变情况,来了解攻守打斗发 展过程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为临阵攻守的大获全胜服务。其实,一般临阵中的绝对 胜利也是少数的,大多都是由于自己没有系统进行中国武术训教,一时马虎、疏忽、 大意或一些不良习惯给了对手可乘之机而被无情地击垮。就像大多数人的辞世一 样,并不是自己所有的脏腑、组织、器官或系统出了问题,而是由于某个脏腑、组织、 器官出了问题导致死亡的,尽管人体还有许多代偿、互助机构,也只能延缓,如果得 不到尽快修复也是无可奈何的。

六、邪正强弱与攻守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在临阵攻守的发展过程中,邪正的消长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邪正的强弱变 化,不仅决定着战斗状况的虚实,而且直接影响着攻守的发展趋向、转归、变化。在 一般情况下,作战的气势往往是正胜邪退则敌敛,攻守趋向于好转或正规;邪胜正 衰则敌狂,攻守趋向于恶化或惨烈,甚至可能导致双方的阵亡;邪正相当则战况中 庸禀和,攻守趋向于正常,甚至出现精彩的攻守格局。所谓中即不偏,庸即不移,禀 即保本,和即互利。

(一)正盛则邪退

正盛邪退是指在邪正消长盛衰的发展过程中攻守战况向积极、好转、顺当等胜 利方面发展的一种良性发展、转化、靠近的发展趋势,也是在攻守格斗中最常见的 一种格局。这一方面出于攻击的先势、先手、先着,另一方面正者比较充盛,攻击对 手的能力较强,顺利进入了自己的顺当攻击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正确克制,而 且对手难以发挥,进而迫使对手的进攻攻势涣散、消失、终止。而且越发显得自己的 功夫、技艺、招法得心应手、淋漓精致、越发不可收拾。待到自己的功夫、技艺、招法 逐渐得到施展、展现、发挥后,而自己的精、气、神、血、液等耗伤达到一定极限时,自 己的攻守进退即可在新的获取的基础上,再次获得新的攻守平衡。中国武家就是以

 

此来肯定、表彰、庆祝自己的胜利的。

(二)敌强则我弱

敌强则我弱是指在敌我强弱消长发展过程中攻守战况总是向被动、比背、败 局,甚至会向疼痛、伤残、死亡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攻守趋势。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 战斗力虚弱,对方比较得心应手。也由于自己的弱点太暴露,被对手所克,造成了自 己的被动,而无法招架对手的攻击,无形中放纵了对手攻击优势的进一步泛滥。所 谓比背是指自己在攻守比赛中总是不顺、疙镣、手背。

临阵中的敌强我弱战况是有多种发展趋势的。如果自己所受的攻击越重,其战 况就会越恶劣,越是趋向恶劣,战况就会越恶化、加剧、被动。若自己的战斗力一旦 被对手击垮,造成自己的劲力不济,而对手独强,自己的斗性减弱、劲力难支、动作 迟缓等抗击背象,则阴阳疲惫,自己的攻守对抗亦即将结束。假如自己的战斗力一 旦被对手彻底击垮,造成自己的劲力枯竭,而对手独盛,自己的灵性散失、劲力不 支、动作呆板等抗击败象,则阴阳高绝,自己的攻守进退亦告终止而败北。此外,在 敌我消长发展过程中,若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毫不留情地进入利我空 间、认真对待、夹着尾巴做人,倘若一时马虎,亦可出现敌顺我背、敌强我弱、敌盛而 我不得势等的战斗情况,自己也会由强烈攻击转为缓慢对抗,并遗留下某些不利于 胜算的麻烦,也是战况进入慢性攻守、持久不决、马虎对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虚实邪正强弱是中国武学极为自然的基本战况之一。中国武家认 为:“顺手则实,背手则虚;败落则邪,崛起则正;得手则强,失手则弱。”说明敌我双 方战斗力的对比是首要条件,决定着战机与战况的虚实。敌我双方的胆量、勇气、斗 志是季要条件,决定着战机与战况的邪正。敌我双方是否可在临阵作战时进入利我 空间是次要条件,决定着战机与战况的强弱。但是,在打斗发展过程中战况格局绝 不是固定不变的。严格地讲,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敌我消长的虚实邪正强 弱变化既能决定战机、战况的变化、转化、运化,也能决定敌我攻守的胜败、得失、输 赢,还能决定敌我攻守的顺背、真假、清。而且应该注意的是人性、责任、天职的把 持,这对攻守的崛起、深化、转归和继承、发展、提升以及进取、拔高、升华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讲,临阵时只要是我顺敌背战势战况中的虚实邪正强弱就会好 转而取得胜利,如果我背敌顺战势战况中的虚实邪正强弱就会向不太乐观发展而 导致败北。

浏览3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