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龙邦先生归晋后,传其子戴文英、戴文雄及李飞羽、 郭维汉等人,李洛能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系河北深州 人氏,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拜在戴龙邦先生门下学习形意 拳,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功力深厚,为当代武林之魁。李洛能先生传人最多,形意拳之名师高手,多出其门下。 据商长锁先生口传,李洛能先生不但对形意拳的发扬光大做 出了很大努力,而且对形意拳的创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在劈拳的练法上,就是从李洛能开始,才改成了以掌为拳 的练法〔如河北和太原市区(部分)的练法又如对于形意内 功法中的“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的理 论和练法,也是在李洛能先生之后才有的(在乾隆十五年所传 抄的遗著《心意六合拳》谱中,还未见到有此理论和提法。在 李洛能所著的传抄拳谱中,才出现了三层功夫的理论)。

以上所说虽是老师的口传,但从作者手中现存的资料来 看,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远不能作为依据来下 定论,还有待于今后挖掘、发现更多,更可靠的文物、史料,以澄清形意拳的沿革。李洛能回籍后授徒很多,其中在武林界颇有名望的代表 人物有:车永宏,字毅斋,因排行老二,所以世人多称“车二 师傅”。生于一八三三年,卒于一九一四年,终年八十一岁。 祖籍系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后移居于太谷县贾家堡。车永宏先生,技艺超群,功力深厚,而且为人宽厚,平 易近人。他的弟子有:李复贞、吕学隆、王风翱、孟兴德、 樊永庆、李发春、,郭玉山、布学宽、刘俭等多人。其中技艺 高超者要数李复贞。李先生小名长友,所以世人多称其“长友 师傅工与车永宏先生同俚(贾家堡),朝夕相处数十年,勤学 苦练,尽得车先生之真传,为一代形意之名家。

二、宋世荣,字约斋,系北京人。生于一八四九年,卒 于一九二七年,终年七十九岁。宋先生少年时迁居山西太谷, 以修理钟表为业,为李洛能先生之高足,在形意及武林中享 有盛名。据说宋先生教徒十分严格,所以他的二十多名徒弟 个个都很出色,如宋虎臣、宋铁麟(为晚一辈之大宋、二宋八 任尔琪、贾菊高等人,都是武林之名家。三、宋世德(为二宋。宋世荣与宋世德,人称老一辈的大 宋、二宋),也为李洛能先生之高足,因其后来出家为僧, 故详情鲜为人知。

四、刘奇兰、郭云深、刘晓兰、李镜斋、刘元亨、张树 德、白西园〉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刘之和等人,都是 李洛能先生之高足。他们遍及各省,影响很大,又各传弟子 多人。如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张占魁、王福元、刘文华、 刘德宽、周明泰、耿成信、田静杰、刘风春等人,郭云深先 生传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王香元等人其中刘文华(刘奇兰之次子,字殿琛,世称刘二先生)与李太和(李洛能先生 之子)及刘奇兰之高足王福元,李存义之子李文华(字彬堂), 张占魁先生之高足王俊臣等人,均常常往来于河北和山西一 带,并在太谷、太原、榆次等地授弟子多人。

刘文华、王俊臣、李彬堂等人,均先后在山西省原“太 原国民师范”担任过武术教师。山西自来是形意拳的传统基地,也是形意名家高手、人 才荟萃的地方°当年在太原一些学校中,差不多都有武术这 一科目,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最多。形意拳经历代繁衍流传于河南一带的,为南一大支派; 流传于河北,山西一带的,为北一大支派。这是过去老一辈 对形意源流分门别派的惯称。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来的相传 和演变,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提高,不 但有了很大的变革,而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只北派中山西 形意拳的练法,就已经形成了三派支系:一是以穆修易、董秀 生二位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太原市区的形意拳练法(与河北一 支派的练法基本相同卜一是以太谷车毅斋先生为代表人物 的太谷形意拳练法; 一是以祁县戴氏为代表的祁县形意拳练 法。这三派练法,虽然在形意拳的基本理论上是同出一源、 趋于一致的,然而在练法上却各有所异。如穆、董二先生的 劈拳是以掌为拳,是使用掌的练法,车毅斋先生的劈拳则是 以拳为拳,是使用拳的练法3祁县戴氏的劈拳乃是讲究端盘 掇碟,手的起落、足的换步又别具一格。

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来众多先人的实践、变革和传授,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多派支系。所以在练法上多存差异,也是 不奇怪的。这就是发展中的变化。在变革中的发展,是符合 事物发展规律的。过去三百多年来的变化,是由于历代前辈在练习、找劲、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各得其径、各索其妙,并 加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经验结晶,因此才能够经得起长期 的实践考验而保留至今。各派的练法虽然不同,但都有各自 的独到之处,应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互取别人之长,各 补自己之短,使今后形意拳的发展和演变愈来愈完善,形意拳命名之由来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的。形拳指的是十 二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编成的,故言“远 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 之方意拳指的是五行拳,五行拳是根据古代的阴阳五行学 说的原理,取之于身编成的。显形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 为意,内外相合,形与意配,这就是形意拳之命名的由来°形讲的是外形,是四肢百骸在外形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 头, 身、手、足举止动向的外表形象,但它又区别于一般的 象形拳,意指的是意念、意识。意为形之总领,形为意之体 现,外形和内意相合为一,并按照一定的规矩格式组成的技 击运动,即为形意拳术。这里的拳,并不单是一种手型的称谓,而是指全身运动 的方法,即使在整套拳术中运用的都是掌,也应称之为拳. 另外,拳在技击技巧上来讲,又含有“圈”的意义,圈者术也、 艺也。圈者圆也,圆即阴阳互易变化之果也。所以,拳术就 是在内意的指挥下,通过阴阳的互相转换,在外形肢体上所 表现出来的各种运动。动则成形,形则于外,如此构成武术 运动的“拳力因此人们通常把武术又叫做拳术。

形拳所谓形拳,既包括本身的外形体现,又包括某种动物之 搏斗、猎物和技能的形象。因为形拳是由龙、虎、猴、马、 琶、鸡、鹤、燕、蛇、船,鹰、熊十二种动物的某种形象、 技能和特长所组成的,所以形拳要体现出这些动物的某些特 性。但是形拳绝不是单纯地为了仿效各种动物的外表形象 或动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动作仿效各种动物的特长和技 能。例如在学习虎形时,不会有人去学习老虎的爬行动作和 形象,而是要吸取老虎在搏斗和猎物时的特殊技能——扑, 并根据人体的生理条件,把虎扑融于动作之中,成为在技击 搏斗中的技艺。形意拳之形拳,所以效仿动物的一定动作的目的,也正 是为了仿其法、效其技。例如:龙有束骨之法、伏伸之疾、 三曲之能、探爪之威,所以在拳术中就要练习伸缩吞吐、起 落迅猛、磨练指爪的功夫手虎有伏身离穴之势,又有利爪扑 食之勇猴有纵山跳涧之能,又有闪忽变化之巧;马有迹蹄 之功,又有撞险之勇;量有浮水之技,更有翻江倒海之力; 鸡有欺斗之勇,又有独立之功;鹤有翻身之急,入林之奇, 钻天之技,捉物之疾:燕有抄水之巧,飞腾之妙,展翅之疾,又 有转动无声迅速之奇:蛇有拨草之技,缠绕之能,又有和屈自 如、首尾相应之法;船有竖尾之才,又有升降触物之劲;鹰 有擢获之精,捉物之灵,更有爪力之功熊有竖项之力,又 有抽肩调膀之劲,等等。由此可见,练习形拳的目的,主要 是仿其技、效其能、学其巧、习其功,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动 物的各种特长和技能,使之成为与人搏斗中的技术和本领总而言之,形意拳即形为表、意为本,形固然不可不求,但更不可忽视了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是单纯地追求效仿 外形的形象化,那就会失掉了形意内家拳本质的东西。

浏览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