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步亮掌:右脚在身前落步,随之右臂外旋并向右前方举起,左掌收于左腰间。右肩前顺口目视右手(图6-126)。右掌继续向上、向左、向下、向右屈肘抖腕,在头部右上方亮掌; 同时左掌从右臂内穿出,经右胸前向前、向左、向后画弧,摆至左腰后侧变勾手。右腿在亮掌 的同时,屈膝下蹲.左腿伸直平仆成左仆步。上体左转,目随右手,转视左前方(图6-127)要求与要点(1)向上冲拳时注意上臂贴耳。冲拳、转头、拧腰三动作要同时完成。上体要挺拔,精神 要贯注。(2)击步时注意两脚要在空中相碰,向前要有冲力,同时要注意屈膝,以便使重心下降。 上体要顺肩,直腰。(3)仆步亮掌注意抖腕亮掌、转体、下势变换仆步三者要协调一致。上体挺胸直腰,微 前倾(4)由击步挑掌衔接腾空飞脚、仆步亮掌时,步法要清晰,中间勿附加动作或停滞练习步骤(1)击步接腾空飞脚的衔接练习(2)腾空飞脚下落时收控右腿落地的练习(3)完整组合的练习易犯错误(1)击步时不能顺肩挑掌纠正方法:注意挑掌时两肩顺直,左肩正对前方(2)接腾空飞脚时,进步过大或过小,影响起跳,致使踏跳急迫或滞缓纠正方法:多做带击步的腾空飞脚动作,克服自由助跑接腾空飞脚的习惯飞脚落地时,右腿过于放松,形成不自主的落地动作,造成步法紊乱或附带多余动作纠正方法:腾空飞脚下落时要收腹,注意控制右腿的落地(二)高虚步亮掌——旋风脚——提膝亮掌预备姿势:高虚步亮掌(图6-128)图 6 -128要求与要点旋风脚: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手向前微摆,右臂伸直向后平摆(图6-129-1)。右脚随 即上步,脚尖内扣。左臂屈肘收至右胸前,同时右臂向上、向前抡摆。上体向左旋转并前俯 (图6-129-2)。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后上方抡摆。在空中,身体旋转 一周,右腿做里合腿,左手在面前迎击右脚掌(图6-129-3、4)。
图 6-129提膝亮掌:左脚落地,右脚相继于身前落地。随即右臂前伸,前臂外旋,左掌同时向左、 向后分摆至体后。上体左转,右肩前顺,目随右掌(图6-130-1)。右掌继续向上、向左、向 下、向右画弧,屈肘、抖腕于头部右上方亮掌,同时左掌由后向前、向上从右臂内穿出并向左、 向后画弧至体后变反钩手,高与肩平。左腿在右手抖腕亮掌的同时屈膝上提,脚面绷平,脚尖 下垂内扣,右腿伸膝直立。上体左转,目视左前方(图6-130-2)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及传承要求与要点:(1)上步接旋风脚时,上步踏跳与抡臂要协调一致。(2)旋风脚落地接提膝亮掌时,注意降低重心。提膝亮掌时的穿手、提膝、转身和亮掌等 要协调一致练习步骤(1)先练习动作之间的衔接,待衔接的要领掌握后,再做完整的组合练习(2)在正确掌握单势动作的基础上,注意衔接动作的轻重缓急(3)重点练习旋风脚的起落,这是衔接前后动作的关键易犯错误:(1)接旋风脚时,两臂抡动僵滞,转动角度不够纠正方法:多做原地抡臂转体动作的练习(2)提膝亮掌时,由于旋风脚落地不稳造成步法上的附加动作纠正方法:注意旋风脚落地时的稳健性(三)高虚步挑掌一弧形步亮掌——腾空摆莲——弓步架栽拳预备姿势:高虚步挑掌(图6-131)弧形步亮掌:左脚向前上半步,随之右手向下摆动(图6-132-1)。右脚相继向前进一大 步。右掌在进右步的同时,向下、向左弧形回收至腰间;左臂由后经上摆至头前上方,目随右 掌转视(图6-132-2)。右脚蹬地单足跳起,左腿随之屈膝提起收扣于身前,身体腾空。右掌 在跳起的同时,经左臂内侧向上弧形上架于右上方;左臂顺势摆向身后,两眼随右掌转视左侧。 头部左转,右肩前顺(图6-132-3)。
腾空摆莲:右脚落地,左脚随之在身前落步,右脚再上一步,脚尖外展。右臂同时下落, 左臂前摆(图6-133-1、2)。右脚蹬地跳起,同时左腿向右上方里合踢摆,两手于头上击响, 上体向右转动,身体腾空(图6-133 - 3)。右腿外摆,两手先左后右击拍右脚面,左腿屈膝或 直腿收控于身体左侧,上体微右前倾,两眼随视两手(图6-133-4)。左脚落地,右脚随体转 向右前方落地(图6-133-5)弓步架栽拳:右脚向右半步。屈膝半蹲,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变拳,向下、向右、 向上架于头部右上方;左掌变拳,由左向上、向右下栽拳,左前臂内旋,拳面附着在右膝上, 上体左转,目随右拳,转视前左方(图6-134)要求与要点(1)行步要成弧形。踏跳时,脚尖要外展。摆莲要腾空,击响要准确(2)衔接不要有附加动作,落地要稳健练习步骤(1)在熟练弧形步的基础上衔接腾空摆莲(2)腾空摆莲的起跳与落地是衔接前后动作的关键。在练习中要做专门性的起跳与落地的 动作(3)练习时,可先做弧形步亮掌接腾空摆莲的动作。待以上两个动作的衔接基本熟练之后, 再加弓步架栽拳的动作,逐步完成整个组合动作歹、中华传俄武术文化及传承易犯错误(1)弧形步时手法与步法紊乱,成跑步纠正方法:可多做慢速度的分动、分解的手法与步法的配合练习。(2)腾空摆莲起跳时,右脚没有外展,致使旋转角度不够或使转身不协调。纠正方法:可 多做不加击响的向外跳转一周的练习,注意矫正旋转的角度第六章长拳运劭概述第一节 长拳运动基础知识简介长拳,是一种拳术流派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把群众中流传广泛的查、华、 炮、弹腿、少林拳等拳种,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了长拳。长拳是以套路为主的拳术, 既适合武术基础动作的练习,也是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关键。这类拳术的共同点是:姿势舒展 大方、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多起伏转折、蹿蹦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 使之成为基础武术训练和全国武术表比赛项目。
长拳套路有单练套路和对练套路。其中单练套路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长拳套路技术 以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为八大要素。以四击八法十二型为套路 变化运动之法四击是指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只要是含有技击动作部分的长拳,在编 排内容方面一般都离不开这四种技击法则的范畴。四击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长拳运动方式 要严格遵守四击的运动方法,才能表达出它们不同的真实意义。手法、身法、眼法也要贯穿四 击内容八法措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 劲力、功法八个方面,它是构成套路技术的八个要素。其要求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 步赛粘,精力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要纯。八法在长拳运动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 要求是对长拳运动的统一体现,在长拳技术中表现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能为长拳动 作技术的创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也是长拳复杂多变的由来。不过,由于长拳的运动特点,又限 制了八法在动作路线、速度、幅度以及造型等方面的活动范围,从而形成了完善、协调、优美、 大方的形态动作姿态。但是,无论长拳变化多么复杂,均离不开八法的要求。
十二型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十二种动静之势,有动势、静势、起势、落势、 立势、站势、转势、折势、轻势、重势、缓势、快势十二种动静之势。以自然事物中的十二种 形象来比喻这十二种动静之势,以此来要求技术c传统的十二型是:动如涛、静如岳、落如鹊、 起如猿、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这些比喻形 象而生动地反映出长拳运动中的节奏感长拳的学习是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既适合基层各类武术的基础训练,又适用于武术的各 类竞赛,是我国重点推广和普及的武术项目之一第二节 长拳运动的功能与价值长拳运动是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亦具有武术共性的功能要素,正如《武术》教材中论述 其功能为: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和娱乐观赏、丰富 文化生活等。《中国武术实用大全》认为,武术广泛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壮内强外的健 身功能,随身御敌的攻防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审美价值,培育中华精神的教育价值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长拳运动属体育类难美技能型项目,其功能价值是综合的。体 育学有关研究成果认为,长拳运动的特性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体育的共性功能,即教育功能和 体育功能(亦称教养功能),具体包括七个方面:①增强体质功能;②文化与教养的传递功能; ③教育功能;④美育与情感发展功能;⑤个性培育功能;⑥娱乐功能;⑦竞技功能。
浏览3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