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 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 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 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 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园活 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 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驱之谓)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 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 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拟 直养而无害,劲拟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轴。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宓矣。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 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 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 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 力,无气者纯钢,气若车轮,腰如车轴。打手歌挪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诸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彼不动来己不动,彼如微动己先动。手举足至浑然动。 松非松刚柔相济,展未展劲意不断。八字歌挪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 采例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太极拳十要挪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探在十指例在两肱肘在 曲使 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 退在转肱顾在三前 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 中 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太极十八在诀
十三字行功诀

挪在两臂要撑圆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招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两把采住莫放松
来势凶猛例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随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逼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技击用功诀

逢手遇挪莫入盘黏粘不离得着难
闭挪要上采例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迂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 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第八章

太极拳要点释义(摘要)

第八章 太极拳要点释义(摘要)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太极拳经》中讲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也有人讲“须领”的。顶 劲,即头顶悬之意。劲,即人身之中气,“虚领顶劲”,顶劲时,虚虚领起上 顶劲,好似重物系在一根线上,虚缓提起的意思。如果当做“须领”来讲,就 是说务必、必须领会此顶劲的意思。又可以当做“虚灵”来讲:也就是说全身 都要有轻灵的意思,相对实、重、笨、滞的意思来说的。顶劲要向上提起,脊 骨必须正直,头不可倾斜,两目平视,下颚内含,头顶平,不能故意做作,要 出于自然。练习顶劲时,常多用力、用意;用力则颈项僵强,用意则表现为作 态,所以说顶劲必须“虚领”。简单来讲“虚领”,头部如果一用顶劲,马上就 精神振作,虚领时,动作顺遂没有滞呆,感觉全身轻灵利落。头为一身之主, 头正则身正,头用顶劲,振起精神,那么全身的精神,都会振作起来的。这是 练习太极拳入门须知、终身不易掌握的要诀,只要一举一动,必须按此要领来 练习。“气沉丹田”之说,各门各家拳术都有说法,太极拳尤其重视。气者,呼 吸之气也。沉者,下沉也。丹田也叫气海,在人身体肚脐下三寸。脐为人体之 中,沉气于此,则身有所主,而不易动摇。不要像有些人练习时那样努力憋 气,而必须以意下沉。好像水中微尘,自然下沉,而不可加以任何压力。练习 时间久了精气日聚,全身如山岳,全体之气,囤积于丹田,沉着而作用效果 大,健身致用,具有双重作用。人体按照三节来讲的话,头部居最上,要顶 劲,主于虚。丹田居中,要沉气,主于实。脚居最下,为全体重量所寄托,从 理上来讲应该重而实轻,上下都应该轻灵,而居中之丹田独自适宜“实”,也 就是说所谓的“气沉丹田”:是指全体之气来讲的,沉字有集中的意思,一般 来说气的,都是气和意一起来讲的,不专指呼吸之气。但都是仅仅说丹田以上 之气,用意下沉;而于丹田以下之部分,比如腿、脚,大多忽视不谈。然能将 丹田以上之气,下沉于丹田的人,如再深一步将丹田以下之气,再往下沉,不 就将气沉于两脚中吗?从观察中可以看出:不知道练习丹田之功的人,在练习 时往往动作姿势太高,不能够放低动作下势子,飘浮好像是无根之草。而有些 人虽然知道练习丹田之功,但看其动作,又大多迟重若牛,两脚着地,类似全 力下踏,即动脚移步也很迟缓发滞,这些人都是气沉两脚的明显例子。至于下 部之气,如何到达丹田呢? “惟有圆其裆,提其谷道,则气自升,而腿脚轻 灵”。换种说法,即将丹田以下之气,用圆裆提肛之法,将其上提于丹田之中。 这样的话上下都轻,而重点寄于丹田。这就是“气沉丹田”的真义,也是当今 练习太极拳的人所必须弄明白、熟悉后再加上意念,才能将太极功夫进一步提 升的要领。提、吊、裹、护、含、拔、松、沉提者,顶劲上领之意。不可过,不可不及。过则硬顶项僵,不及则向前塌 倾,领不起全身,振不起精神。吊者,吊裆。裹者,裹裆也。裆要撑圆,要合 住,无论何种势法,何种步法都是如此,下部才能轻而旋转无滞。所以说吊裆 有提肛之意,裹裆为筑步下根基之要诀。护者,护臀也。臀部在外家拳法中多 向外翻,因挟裆挺胸之故。太极拳则适相反,裆撑圆而臀自然内收,谓之护 臀。含者,含胸也。胸部挺出,可使肺部发育,已为运动生理学之定论。太极 拳注重含胸,并不违生理;在练习中常常看见有人为了含胸而佝偻其背的,动 作形状极其难看,这些都是误解拳经,而入歧途的。含胸与挺胸,在生理上毫 不差异。挺胸意在使肺部扩大,多吸氧气。含胸则毫不着力,虚以受之,其容 量或逾于挺胸。且所谓含者,含而不露之意。合口为含,如置食不外露,即谓 之含。含胸之意亦然,即胸不外突,自然而然即可。有学者故意佝偻仿效是不 对的。拳经中所谓“立身须中正安舒”,比如陈氏太极先贤陈长兴先生,立身 中正,人送称号“牌位”先生,绝不是佝偻其腰而称中正的,也不是橐驼其背 而号称“牌位”的。含胸之意并不是佝偻,大家可以明白此理。拔者,拔背 也。什么是拔背?太极拳的气与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 指”,又要求必须“敛入脊骨”,拔背则主宰于腰者。由是集中,而过肩,过 肘,形于手指。拔背则气劲能敛入脊骨。且拔背与含胸相对,胸若存含意,则 背就存拔意了。“凡此皆是意”,非显见形于外。有留心者,自可悟出。松者, 松肩。沉者,沉肘也。松肩则肩膀之骨缝开,两臂转运,自然灵活。沉肘则劲 内含,而引气达于丹田。否则气劲停于肩,肘,终不能至于手指,并且会出现 硬滞不化等种种弊病,练学者需细心揣摸研究、领悟其中的道理,才不至于走 弯路。今仅简介先师论述两点,供练习傅山太极拳的朋友们参考,或许有所裨益。我练傅山拳法数十年的体会傅山拳法(子午太极拳)是一套十分珍贵的拳法,我从少年学习傅拳,至 今已有五十多年。三十年代初,我因身衰体困,弱不禁风,父亲让我学武强 身,拜在郝仲奎门下,学习傅拳,五十多年来,无论是转战南北的战争年代, 还是安逸舒适的和平环境,闻鸡起舞,从不间断。

浏览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