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翻子学术极迷
第一节翻子拳的源流
翻子拳法源流久远,传说是由南宋时期岳家军操练士兵的一种格斗拳术发展而来。流传至今的《翻子拳、赞》中说“武穆留下翻子拳”,翻子拳中有“岳氏散手”这都是后人寄名岳家所创。
明子拳于明代的民间流传较广。明末的爱国武将戚继光博采民间武术之长,编著拳经,对当时的各家各派长拳短打都有评价。在他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里提到“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也”。其中所谓“八闪翻”就是翻子拳法。
到了清代,翻子拳法愈演愈精,独树一帜,与各家门派并驾齐驱。咸丰年间,有位著名武术家人称李公的威震黄河南北,有“南京到北京,翻子属李公”的郝名。同治年间,河北的武术家王老梓,王占鳖(人称“铁胳膊”)以及河北 武术家徐兆熊(人称“铁罗汉”)等翻子拳名家,是当时武林之中的佼佼者。徐兆熊闯关东到沈阳后,翻子拳法(及戳脚)在辽、吉两省传开,得其精华者有郝鸣九和杨俊峰。民国初年,此二人与横脚名师胡奉山并称武术界的“奉天三老”,名扬关里关外。当代的穆脚、翻子拳大婶于伯谦就是“三老”的顶门高徒。抗日期间,他转战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并在会师访友中进行传播和交流,推动了翻子拳(以及戳脚)的发展。
于伯谦先生一生培养了很多学生,可以说他的学生遍及东三省。在沈阳.长春等市尤为众多。仅在沈阳市得于先生专事传授者就有,于正平、史春林、白国栋、范垂统、于宝成,郭洪元、朱运发、刘宝元、王明廉、黄辉、前心平、陈启太、赵殿忠,佟庆辉王永财、于振波、李桂芝等人。他们都早已成为名家名师,而且为中华武术事业,为翻子拳的 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多贡献。
学习、传授翻子拳要铭记先师教诲,切不可忘记武德修养。武德者,系指口德和手德。口德讲练武者要谦虚谨慎,手德即与同行研究和切磋技击动作时,决不冷手伤人,“点到为止”。武功即进行手,眼、身、法、步等武功的基本练习。
但愿有志于武术事业之士,继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发掘、继承祖国的武术遗产,为繁荣祖国的武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节何谓翻子拳
一、翻子拳的概念
拳种的命名,多是因人因地,因事因物,因意因法而定。翻子拳就是以其技法特征取名。这一点从老拳谱的论述中可找到说明。谱曰? “夫翻者,更也,转也。拳之起动,其劲由阳而阴,阴阳更转。拳之往复,其法因机更向,因势转换。其变化多端,鬼神莫测者,盖由,翻之所出也。“又曰: “任来者不善先声夺人,然,后发先至,翻山越岭,乃乘隙入之,中如受阻,则更转而变,翻云覆雨,陷入于坑阱中矣。”又日: “纵使顽者周旋,粘连缠绕,岂料忽东忽西,翻然改图,顷刻之间,天翻地覆,乾坤逆转快之至哉。"又曰'“是故,拳行穿梭,上下翩觐,走而不顶,左 右飞翻,颠翻倒转,里外盘旋,生生不息,变化万千。或出人不意,翻手即得,其人仰马翻,易如反掌。或法密如笼迎接不暇。翻江倒海,大捷成也。”
拳谱里反复说到翻字,如翻云覆雨,翻山越岭,翻然改图,颠翻倒转等等。翻子拳的翻字含义是指拳的劲力、 技法都按翻的法则实施。发拳收拳要在直出直入中带有螺旋 式的翻转劲力,见招打招要施展迂回型的转移战术。劲带翻转,法重转移,这就是拳义翻字的体现。翻子拳并不只是猛打猛冲,也绝不是蛮打蛮干。按照翻的法则要求,一向强调以下几点:
(1)有直即有曲,曲中也有直,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翻子拳本是以快为能,讲究直出直入,快速连击,拳赞说, “直出直入妙含玄”。拳谚也讲,“直出直入打行家,拐弯抹角玩力巴〃。但是,直并非僵直,更非过直,僵直易折,过直易失。应是直里含曲,曲里有直。都子拳在直线运动中,既有放长够远的冲劲,又有沉肩坠肘而呈曲线的蓄劲,总是表现似直非直,以备臂能随时翻转。在曲线运动中,既有圆滑卸化的柔劲,又有坚实待发的刚劲,总是似曲非曲,以备手能随时发放。这样,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就便于发挥随机应变的打击能力。
(2)有竖即有横,横中也有竖。竖可带横,横向变竖。例如,冲捋为竖,截拦为横,进退为竖,闪摆为横。冲和捋虽然直出直入是竖,但因带有由阳转阴螺旋式的翻转劲力,在运行中也含有截拦作用。设对方右冲拳向我面前打来,我可用左冲拳走其里侧,一面打向对方眼前,一边借发拳时胳膊运用朝上翻转的劲力,将对方胳膊崩拦于外侧,使之出击失效,而保我后发的冲拳先至。截和拦,是劲从不同角度起落,用以改变对方击来的力的方向,属于横。但因截拦在运行中,要由化而柔而刚,从弧形曲线动起,由曲而直,落为直线,暗带或冲或捋的劲力,这体现了横中有竖。只有竖中有横,横中有竖,才便于竖拦横打,横拦鼓打,随机随势翻转应变。步法的横中有竖,竖中有横,表现在一进一上,带有闪摆之势,一闪一摆,带有上进之形。由进上闪摆各种步眼之间的翻转变化,便形成了所谓走里走外,调、转、磨、绕等等步法。有人认为翅子拳步固不活,有竖没横,当然是错误的看法。
(3)有上即有下,有下也有上。指上打下,指下打上。这在子拳法里表现甚为突出。翻子拳上挂拳打上中下三盘,下挂脚踢高中低三路,讲究“上提下滚” “打煞高低” “手动足凑” “手脚齐到“上有防则取下,下有鲁则攻上。或者虚攻其上,实取其下,假取其下,真攻其上,在瞬息之间,上下翻转,往复循环,变化无端。这就是翻子拳拳密如雨,法密如笼之所在。
(4)有左即有右,有右也有左。欲左先于右,形右而实左。这是翻子拳中所谓声东击西、暗渡陈沧之法。即于攻人之左时,要想到连攻其右,攻人之右时,要随即转攻其左,力求使之夙此失彼。欲击其左时,先引其意至右,欲击其右时,先诱其心思左,着意使之判断失误,听我指挥,受我牵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法运用之妙,全赖真假虚实都转更换之灵,这点,正是翻子拳所应具有的能力。总之,翻子拳的翻字是说拳的劲力和技法富于翻转变 化,即长于直出直入,尤善于迂回转移,乘机连发的意思。
二,翻子拳的特点
翻子拳在武术中是传统性较深的拳种,生成于搏击实战,致用于驱邪抗乱。翻子拳法不仅注重于得体,尤其注重于功用。它是体用双修,练体致用的重型拳术,主要表现在:一是劲力雄遒,气势磅礴。讲究力生涌泉,劲由脊发,要求打击的每招每势,都有深厚的力度。一拳一脚必须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合成一体以全身的整劲,通过放松的肢体,集中达干所发的手足。其冲劲要疾弹冷脆,其份量要沉重稳狠,同时伴随令人胆寒望而生畏的气概。二是行如风雷,坐如山岳。长拳在套路演练中讲究“站如钉,变如风”,翻子拳讲心神镇静,聚精会神,坐势如山岳难撼,行动如疾风迅雷。在套路中体现为上势采取虎踞静待的腋勒势,以示森严壁垒,审敌度势,经过静晃摇摆,诱敌出手而到开打时,则要求行动如疾风迅雷,不为对方招架,而逼对方为我招架,一旦得手,手到脚到,三拳两脚,顷刻即成。因此,套路招招相连,势势相承,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有人在翻子套路表演中,模仿长拳的亮架定型,那就不伦不类,犯了拳谱中指出的“出手等手非真传”的毛病。三是直出直入,拳不离中。不仅是冲拳、穿掌,而且劈、挑、钩、翻,也要直出直入。直出直入是条近路,胜于绕圈一 筹“只有宜出直入才能凶猛快速。直出直入是说拳的发点、落点要直"所谓拳不离中,是说出拳不离中线,落拳落在对方鼻或口、颈、胸、腹,裆等中门,并且力的方向都要直指对方脊梁骨。这样,可以动摇对方发劲的根基失去主宰。即 使落拳击在对方两侧身体,力的方向也要直指对方脊背,只有这样作用于对方,才能够收到击破对方中门,使之失去重心的功效。四是有进无退,步步紧逼。据传说,岳家军教练士兵打仗,只准杀敌前进,不许畏阵退却。翻子拳法讲究勇往直前,不讲逃退撤后。拳谚说:“一寸长一寸强”,但只手长毕竟有限,关键在于进步逼近,从进步中求长。如果遇敌来势凶猛,不必后退,应当引入落空,顺手牵羊,或者闪展腌挪,左右周旋,以进为退。因此,强调在步法上前进多 变,诸如上、进、调、换、插、扣、挤、串、斜、直、跨、拦、闪,摆、转、环……等等都是练步方法,总之,翻子拳在劲力、速度、拳路、气势等等方面具有重型拳术特征。
翻子拳的这种重型拳术特征,必须依靠本拳种的功力扎实,才能显示出来。为什么此拳一学就会,而一练不佳呢?甚至是著名运动员都感到好学不好练,主要是因为缺少翻子拳的功力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打好功底儿。只有功力强,才有良好身心素质和十足劲力8只有功力深,才有健壮体魄和饱满神运,只有功力纯,才有磅礴气势和突出的风格。一个拳种好比一棵大树,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功底是拳种的根基,套路是拳种的枝叶J有道是练拳不练根,终归瞎胡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勒子拳如果没有 功底、没有根基,表演的套路总犯散、飘、空、谷的毛病。即使练得娴熟,也难免堕入矫柔造作,哗众取宠甚至会染上玩世不恭的劣风。
怎么打好功底?要从基本功开始。基本功包括内功、外功和功架等三个方面。翻子拳里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车轮功、铁臂功、站桩八翻和行桩八势。拳赞中讲:“车轮功练铁罗汉,铁臂功深无遮拦” 车轮功、铁瞥功、兼修内功、外功,通过练意、练气,练劲、练力,使精神气血旺盛,五脏六腑健壮,筋肉皮骨坚实,以求身如铁,股如钢,头壮精神,足扎深重之根,练就持重不飘,摧坚攻破的功夫基础。行桩八势是溜趟子练习翻子拳的功架、走架它集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干一招一势,进行反复操练。练好行桩八势不仅是解决动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练出准确、灵敏、快速和铿锵有力的功底。其中尤以练好劈山凿岭和连珠炮最为重要,有了劈山凿岭和连珠炮的强大功力,才有利于把握翻子拳百出直入的技击优势。站桩八翻是翻子拳原始套路,它不打走架趟子,只占据卧牛之地,专在原处锻炼手法变化和身法,步法的转换,因此又叫站桩翻子。通过站桩翻子的锻炼,才能掌握套路里的功架、动作的连续和变化,以及怎样将功力贯穿在手眼身法步中。关干功底本文略提这些。当然翻子拳的基本功练习不止这 些。但是恰恰在这重要的基础锻炼上,未被继承和爱好翻 子拳法的教练员、运动员所重视,有的浅尝辄止,有的竟一 无所知而裁判员又只凭临场的一时观察,往往疏于透过表演来洞察其功底如何。这就难免造成翻子拳法的表演失去重型拳术的格调,打不出它的应有份量。
不重视功底锻炼,单纯追求套路表演,以致有貌无神,有形无质,而丧失拳种的本来意境。这实在是当前对待传统 拳种的继承和创新中应当引起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浏览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