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美首先体现在一个“健”字上。所谓健指武术运 动员矫健的体型——腰细腿粗,稳健而灵活,穿着不裸露肢 体的古朴服装,显示出内在含蓄的力量美。其次指武术的每 一个动作,都按其自身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的 运动造型,都表现着人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的统一。就拿 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这些动作来说,蹿则如“鼬鼠觅食”; 蹦则如“虎跳穴岩”;跃则如“马跃潭溪”,闪则“迅如闪 电”;展则如“大鹏展翅”;腾则如“鹰击长空挪则如. “百猿藏身”等等,都表现了武术动作的灵巧、迅速、舒 展、挺拔、刚健、优美,都是健和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统一。刚与柔的相济所谓刚柔相济是指武术动作在力量和速度上的变化。这- 种变化在人们的视觉上造成了形象的差异,即刚与柔的显 现。然而这种变化不单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也表现在人 的内在情感在力度的变化上。可以说内在情感的变化是外部 形态变化的基础。武术的刚柔相济,贯穿于全部套路之中,形成了特有的 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动静相合,紧凑连绵,起伏跌宕的风 格。如拳术中翻子拳的动作勇猛激烈,密集灵活,其势如暴 风骤雨,风卷残云。给人以雄浑、劲促、刚健的感觉.而八 卦掌的步法灵活,身姿轻盈,其势有如流水浮云,清风徐 来。使人感到舒展、轻灵、柔美。又如静造型的“朝天蹬” 这一动作,刚劲挺拔,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而动造型 的“旋子落地”这一动作翩若惊鸿,怡然自得虚与实的变化武术动作中“虚”是指动作的变化过程。“实”是指变 化的终点和结果。人的感情和力量蕴藏在这一变化的过程 中。“实”是情感的高潮和飞跃,又是力量和速度的最高 点。“虚”是感情和力量的积累.没有虚也就无所谓实,没 有实也就无所谓虚。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虚实互相转化的过 程。武术的虚实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然而武术中的虚实变化,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 上,更主要地表现在意念和情感的变化上。这个过程瞬息万 变,难以捕捉.有时看起来象虚,实际上是实;有时看起来 象实,实际上是虚。这种虚实莫测,真假难辨,声东击西的 错综变化,正是武术动作的特点。动与静的相间“动迅静定”是武术运动的鲜明特点。武术的“动”是 指情感和力量的外部运动;“静”是指情感和力量的内部运 动。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静动是相对和绝对的对立统武术中的动,可表现为激烈的勇猛形式;也可表现为舒 缓的柔慢形式。激烈勇猛则如蛇龙入海,掀起连天波浪;舒 缓柔慢则如莺飞蝶舞,流水潺潺。武术中的静,或如青松傲. 雪,或如春闺望月,或如洞底芙蓉,给人以恬静、舒适之美 感。尽管武术的流派众多,各种套路千姿百态,绚丽多采, 但对动静都有具体形象的要求。像查拳非常强调“行如风, 站如鼎”;华拳十分讲究“动如奔獭,静如潜鱼”;形意拳 要求“动静相间,节奏分明”;八卦掌注重“掌如穿梭,动 静圆撑”;就连全套神速迅变一气呵成的翻子拳,也有“行 如风雷动似雨.坐似泰岳静如山”之说;而劈挂拳也是“动 有法,静有形,以静入动则有法,以动入静则有形。”进入80年代以来,中华武术特别是现代竞技武术正逐步 走向世界。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特色的体育项目,不仅以 其超人的美的技艺受到世人的瞩目,更以其内在的特有的精 神气质而受到世人的赞赏。中华武术,必将以其内在的气质美 与外在的技艺美相统一的这一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与特色而: 跻身于世界体坛。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武术的 关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2年)已逐 渐形成。《黄帝内经》这本最早的中医学典籍,是一部总 结性的医学论著,它的成书是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时期的集体 创作,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典医书。它总结了春秋战国时 代及其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内经》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内容非常丰富。它从 整体观念出发,并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思 想,把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理论应用于对人 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形 成了脏象、经济学说,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 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医学术思想的一个指导,同时在实 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身体锻炼,调摄精神可使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 经脉运行通畅.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了体质、 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所说:“恬谈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早 在《内经》中就有“广步子庭”的健身运动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医学的理论 逐渐形成确立,祖国文化遗产——武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且医学亦进一步发展,如对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的 关系的认识,促进了导引术的发展。秦国的医和说:卷天有六 气”,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 五节。过则为蓄。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瞋 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且人们认为防治这类疾病的重 要方法就是导引术。这时的导引术是模拟鸟兽的某些动作、 姿态,编成武术的运动套路,要协调行气和动作,把气功和 动作结合起来;注重健身和医疗作用。汉代医学家华陀,吸取前人有关“导引”方面的精华, 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姿态,创造了 “五: 禽戏”,它是一种医疗体育的方法,可以使气机通畅、血脉 流通,关节疏利,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预防疾 病,保健康复的作用。华陀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曾说, “人体欲得劳力,但不熊使极目。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 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一 事,熊颈、鹘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庄子•刻意》有“吹峋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之句,成云英日:“吹冷呼而吐故,峋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鸟飞空而伸脚”,这些说法体现了行气为主, 协调气血的功用,也说明了中医理论在武术、导引以及按摩 中的作用.在汉唐时期已有《导引图》的彩绘,上面记载与中医理. 论观点有关.除动物形意外,尚有“烦,聋、膝痛、脚积、 温病”等病名.“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 轻便,腹中欲食.且华陀学生吴普习练五禽戏“年九十余, 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其弟子樊阿一边锻炼,一边服补养 药,竟至寿百余岁.华陀的五禽戏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一定 的地位。至南北朝、隋唐时期,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 有导引术、按摩术的记载并主张少思,少欲、少愁、少怒, 才能使精气收敛,否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为丧生之本。 这就是说精神活动,皆不可偏激、持久和过度.还提出要节 欲、摄精、养神,“独卧是守真",“少欲终无累”,其目 的是要做到积精全神,使形与神俱,才可延年却病。还提倡 运动,“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先天之精源于,患 后 天之精生于睥,但二者均藏于肾,故而总称为“肾精”,它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的“精”在人体 生存时,不断地化为“气”,流通全身,“气”充则#神” 聚,才能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思维敏捷,意识清楚。中医 理论是“气”为帅,是“精”与“神”的枢纽,“神”又能 聚“气”,精、气、神不断地相互转化,促进了气血的运 行,筋脉的疏通。武术中的动作离不开手、眼、身三个要 素,均与人的精、气、神密切相关。锻炼必定影响人体内在 的精、气、神,而内在的精、气、神必然会从手、眼、身外 部形体表现出来。至宋、元时期,前期由于社会比较稳定,因而经济有较 二大的发展,医学亦随之兴盛。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古典医籍的 研究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著名的金元医家:刘完素的“火一 热论”、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论”、张从正的“攻邪论”、 李果的“脾胃论”、王好古的“阴证论”、朱震亨的“相火 论”等,都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并为明清时期医学的发 展开辟了新径。在此时期也重视了强身健体的武术活动。形 成,宋代以来以“锦”字命名的导引法很多,如八段锦、十 二段锦、十六段锦等且各种术势都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加强 了对肝、心脾、肺、肾的功能锻炼。如两手托天理三焦;调 理脾胃臂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等均与五- 脏相映,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防病治病的一种保健方法。

浏览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