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少林武术对应的便是武当武术。武当山是习武、传道的双重圣地, 历史渊源深厚。道教以老庄哲学为思想根基,继承先秦神仙传说与导引养 生方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道教与武当武术有着较为紧密的 文化联系。在理论方面,武当武术的阴阳辩证观、五行生克观及“因故变 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思想,均与道教来自同一渊源;在技艺方 面,武当武术的技术理论原则亦与道教太极、八卦、五行等理论相一致。 武当武术更汲取了道家养生的思想方法,使武当武术具备了内功修炼体系。 不仅如此,道教的清规戒律对武当武术制约也是显而易见的。道教的清规戒律甚为烦琐,总的可以分为戒律、斋戒、清规、禁忌四 种。其中清规和戒律制约着武当武术的发展。所谓戒律,是教团以天神之 名,用以约束教徒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 “乖言戾行”的规定。道教 认为:人的罪福、生死、贵贱等都是“行愿所得也,非道非天非地非人万 物所为也”。因此学道之人必须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而不受戒是 无缘登仙的,习武亦然。戒律就是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违背了要获 罪受谴。道教戒律的种类很多,律条有简有繁,有松有紧,少者三钣依戒, 繁者一千二百戒,普通的约有三百条左右,奉戒乃是禁止“恶心邪欲”“不 令放逸”,以自防护的意思。

武当武术的戒律基本上是照搬道教的戒律,去繁就简,更追求其实用 性。道教的五戒律、八戒律与佛教相同。这里仅介绍“十戒律”:一不得违 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国 家;四不得淫乱骨肉姑姨——妹及他妇女;五不得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道教“十戒律”,在道教徒和武当山习武人群中通行使用。不仅如此, 道教“清规”对武当山武术发展有直接的作用,因为“清规”是各道观自 己订立的,其处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会更强。以武当山保存的清咸丰六年 的清规为例,处罚分为四种,即罚跪、责杖、驱逐和处死。如开静贪睡不 起者、早晚功课不随班者、上殿诵经不恭敬者、本堂相争者、出门不告假 者,均处跪香(罚跪,等一支香烧完了才准起来);交头结党者、公报私仇 者、怨骂斗殴者、茹荤饮酒者,迁单(就是逐出道观)或逐出。各道观的 “清规”虽有不同,但都是以《道德经》中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 为天下先”这三件法宝为基本教义而订立的,并体现了老子的“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身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帮,其德 乃半;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至德之人为真人的主张,有助于道教道 士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修养及“上德若谷,上善若水”的境界。不得污侵静坛单衣裸露;七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八不得裸暴三光厌弃 老病;九不得耽酒任性两舌恶口;十不得凶豪自任自作威利。能做到“十 戒律”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内家拳的 “五不传”,即“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纯者不传”体 现了“十戒律”思想,而且简单实用。整体上讲,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而衍化 产生。由于道教是敬祀鬼神、重生贵术的宗教,追求是长生久视,因而不 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神秘的宗教色彩,对武当山武术的负面影响或多或少是 存在的。对传统武德的科学批判与时代创新传统武德是以儒家“仁学”思想为主体、以佛教“禅学”思想和道教 “哲学”思想为辅助所构成的行业道德体系,它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兼容并 蓄的道德范畴。长期以来,武术界不轻易否定传统武德存在的意义,又难 以说出如何继承与发展武德。因此,传统武德与现代社会道德一直处于两层皮的状况。由于不能与时俱进,也就不能对传统武德进行否定,更没有 批判精神,所以就难以提到创新与发展。今天,谈起传统武德就不可回避地涉及四个基本问题。即摒弃什么? 继承什么?改造什么?构建什么?以适应新时期武术的要求和发展。

摒弃封建的宗派思想首先,影响武术发展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激烈的门户之见、宗派之争。 宗派的出现具有典型封建社会行业竞争特点,体现在武术界就是为争正守 而相互讽刺、排斥、谩骂,甚至是大打出手。其根源在于几千年的封建社 会狭溢、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下形成的封闭性的思维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这种历史劣根性的反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片 面性。在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门派,或宗派的产生与发展,是武术逐步走 向成熟重要标志之一。倘若没有门派之分,就不会有今天武术内容的丰富 多彩。所谓门派?同出一源的是门,各有其独特技艺、相应的理论体系是 其派,门派说明了各家拳种的异同关系。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对相同特 点拳种的亲和与包容,而对不同特点拳种视为排斥和争斗的对象。门户之 见是对同门派的见解、建树和鉴赏,而对不同门派的成见、偏见和意见; 宗派之争是对同门派的争取、征求和征让,而对不同门派的争吵、争斗和 争霸。这种思想无不渗透到门规、戒律中,并付诸行动,而且由来已久、 根深蒂固。其次,是武术传承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具体表现在血缘化与区域性两 个方面。武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是有血缘化与区域性特点的,任何一项武 术技术首先在某一区域或某一姓氏家族中相对稳定下来,随着后代的繁衍 及各种职业武术者的出现,使得武术技术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其风格特 点也逐渐鲜明和成熟起来。在探讨武术流派时发现,家族、地域色彩较浓 烈,比如在武术界流传的“拳兴于齐”“剑起吴越”“南拳北腿”“东棍西 枪”等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各流派也就逐渐形成了适合 本门派生存与发展的门规和戒律。如“一徒不能二师”“教会徒弟,饿死师 傅”“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 “不传外姓” “秘不示传”等一些陈旧的 保守思想约束着武术的发展。其中晚清的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就具有这样的 特点。从陈式太极拳的内传与外传看,陈式太极拳自创立起,一直在本家族中传承,并具一定规模,从不外传,也不许外传。杨露禅在屡遭拒绝的 情况下,采取装聋伴哑的方法,从而达到偷艺的目的。杨露禅的出现彻底 打破了陈氏家族垄断的封闭与保守状态,倘若没有杨式太极拳的开放和创 新,也就不会有后期陈式太极拳的快速发展。杨露禅以开放的姿态到北京 等地授拳,只经过了短短的两三代人就迅速将杨式太极拳,发展为吴式、 武式和孙式,并得到广泛传播。这也是杨露禅所做的重要贡献。

第三,是在尊祖师习俗上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了不少清规戒律 和续家谱、立排位、恪守祖训、祖道的风气。它压抑了武德内容的进步发 展,扼杀了习武者的创造能力。这里仅以传统的拜师为例:拜师之前要递 帖子,帖子上要有“拜师”二字,里面主要内容有弟子某某愿拜某某为师, ……弟子的出生年,以及社会关系等。多数是经人介绍,弟子双手捧帖子 于师傅,如师傅收下拜帖,即表示愿意收徒,于是,便选择一个良辰吉日, 或在师傅家里,或在某一场所,把本门的长辈、平辈、晚辈都邀集而来, 举行拜师仪式。首先设置祖师“灵位”,由师傅率领按辈数排列成行,先叩 拜祖师,然后再给师傅和长辈叩拜,叩拜后要跪着“明大誓”。所谓“明大 誓”,是由同辈数的长师兄发问:“拜师后不能欺师灭祖,如要欺师灭祖 ……”而拜师的人立即高声回答着“我如欺师灭祖,便天打五雷轰!”然后 是师兄弟互拜。拜师仪式结束后,才可将拜师人的名字填写在拜师帖子上。 从此,本门中才承认拜师人为“门中人也即进入了“一日为师,终身 为父” “师徒如父子”“唯师命是从”的关系中,并成为过去武术界一种公 认的传统。这种“传统”从今天看,存在着明显的封建意识和历史的局限 性,应该予以批判和摒弃。

继承优秀的民族道德首先,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继承武德。武德是以传统道德为基础 的,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 才能产生武术的道德,而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并没有产生,证明中国传统文 化与武术具有关联性。这种特性正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 儒、道、佛三流合一的主流文化,并直接影响到传统道德观念、标准、教育的形成,像儒家的仁学、道家的哲学、佛家的禅学都对传统道德的形成 产生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在传统道德中有几个关键词与武 德是相关的。如“礼仪之邦” “厚德载物” “尚德不尚力”“尚武崇德”“忠 孝仁义”“贤良正方”等等,这在众多的门规、戒律中都有所体现。如仁 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容等内容,仍具有其进步意义。倘若这些内容 能够很好地得以弘扬和发展,就会永葆东方文化的特色。

其次,要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继承武德。民族精神是与国家、民族 息息相关的一种向上的优秀品质。千百年来,我国一直崇尚人性本善、扩 充成德;重义轻利、以公灭私;修己成德、成人以仁;清正廉洁、克己奉 公;无私无畏、知耻改过;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宽人严己,以和为贵; 文以明道,精修艺德;正人正己、德教为本;修身明德,平治天下;…… 这些传统道德主要是从人性论、义利论、仁爱论、公私论、智勇论、德教 论、修身论和人生论等进行划分的,适用于不同领域的道德要求,全面体 现了民族精神。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是体现中华民族 精神的重要窗口。武术的武德礼仪教育至少要包括如下内容:公忠为本, 精忠报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尊师重道,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虚 礼让,诚实守信,宽厚待人,克己奉公,厚德载物,求真务实,里表一致, 勤劳节俭,操守气节……这些内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精 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要从弘扬武术文化的高度继承武德。人们习惯用“博大精深” 来赞誉武术的文化内涵。简言之,“博大”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认定的,而 “精深”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认定的,反映的是武术文化意义。武术史研究发 现:武术晚熟,主要与依附规律有关。武术依附于古典哲学、传统美学、 中医理论、军事、兵法、宗教、艺术等,武术是随着这些学科的渗透而逐 渐成熟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它的理解难度,以显示其“精深”。弘扬武 术文化,重要的是传承武德。在梅花拳派中就有一个有别其他门规的不同 规矩。即梅花拳不尚家传。其中要求梅花拳世家子弟学拳得另拜师傅,如 果只是跟自己家长学,所谓“内传”,他的名字不允许载入“文场”师傅掌 管的《世系谱》内,也就不予承认。这种尊重师承、不尚家传的做法优点 很多:①倡导“易子而教”的传统,反对“近亲繁殖”的做法,梅花拳不以家族私相授受为荣,而以另拜师深造为重;②梅花拳的规矩,有利于扫 除武术界唯我独尊、门户之见的不良陋习,改变武术垄断,推崇“百花齐 放”,和谐发展的正确之路。梅花拳尊重师承,不尚家传的规定是有远见 的,将梅花拳看作是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姓一族的私有财产。这种做法也是对进步中的武德的一种诠释当然,对于传统武德不能只是简单地批判与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与 发展。

浏览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