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拳的主要流派
南拳虽然是一个门派,但就像一个班上的学生一样,虽然在一个班上学习,但也有男女之分,而男生或女生中又能以性格内向、外向做划分。南拳同样如此,它不仅可以分成多个支派,分成的这些支派中又有支派。
南拳按大类分,可以分为两广南拳、福建南拳、长江流域南拳,几乎覆盖了半个南方。
1.两广南拳
“两广”就是我们熟知的我国广东、广西一带。这个地方的南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流传非常广泛,流传的年代也很长、拳种也很多,所以在我国南拳中堪称第一。在广东,南拳主要有“五大名家”、“十三名拳”。五大名家主要指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及莫家拳,十三名拳则包括蔡李佛拳、侠拳、白眉拳、咏春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教、朱家拳、岳家教、昆仑拳以及练步与练手拳。
广西紧靠广东,这两个地方的方言也基本相通,广东南拳直接流传到了广西,但这两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毕竟有差别,广西南拳微做了一点变化。
广东南拳一开始是从多个邻近省市传入的,后来在广东落地生根,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如梅县的刁家教从江西传来、岳家教从湖南传来,汕头的南枝拳、惠阳的莫家拳、广州的 咏春拳则是从福建传来的,丰顺的昆仑拳来自河南,广州的白眉拳、侠拳来自四川峨眉山,广州的孔门拳则来自湖北。直到今天, 广东南拳在广东各地,已演变成为多种拳种和拳术流派。如汕头地区有薛江仔派、刘凤山派、连城派、西仪派、罗浮山派、南枝派等;梅县地区有刁家教、岳家教、李家教、钟家教、朱家教等;惠阳地区有莫家拳、蔡家拳、刘家拳等;佛山地区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伏虎拳、二龙争珠等;肇庆地区有咏春拳、梅花拳、小四门、大四门等,韶关地区有少林拳、八卦中掌、单坐拳、十形拳和猴拳等。广州市是省会所在地,是广东的中心,南拳除洪 刘、蔡、李、莫五大名家外,还有侠拳、白眉拳和佛家拳等。此外, 海南省的洪拳,黎、苗少数民族流传的虎豹拳、蛇拳,都是从湛江、汕头一带传过去的。
两广南拳虽然只占了两个省区,但拳法却五花八门,分门别类,大致可以分为洪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蔡李佛拳、咏春拳、侠拳。这些拳法顾名思义是按照姓氏或拳法特点来分的。
洪家拳有个俗称叫“洪拳”,它是广东五大名家之首,最初 流传于广州、佛山、湛江和韶关等地,现在不仅限于广东一地,福建、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和浙江一带都广泛流行。
关于洪家拳的形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看过金庸小说的 读者想必对洪熙官并不陌生,而洪家拳的形成就跟他大有关系。相传福建南少林寺被清兵火烧后,逃出来的少林弟子至善禅师把 少林拳法传授给了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后来洪氏根据自己学到的独创洪拳,并在广州一带开始收徒授艺。不过也有人传洪家拳的“洪”,是清朝中叶,反清复明的组织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得来的。他们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武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如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三合会《洪门问答》中,列洪拳为首学之艺,称学洪拳的目的是“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不管洪家拳到底来源于哪种传说,我们只需知道的是这套拳法确确实实存在于历史上。
刘家拳是广东五大名家之二,主要流行于广东钦州、中山、廉江、高州等地,这套拳术如今并没有广泛流传,就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山石岐镇长洲村黄友鸿是为数不多的会刘家拳的人,他的祖父黄金(是清廷侍卫官、武进士)留下了这套拳法。这套拳法相传是广东刘三眼跟随少林和尚学艺后而创编的,也有传是下四府刘生传授或是刘青山所创。
蔡家拳是广东五大名家之三,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湛江、化县、花县、台山、新会一带。据传是少林和尚蔡福从福建传到 广东的,也有的说是蔡伯达传授的,《少林拳术秘诀》中又说是明崇祯年间广东蔡九仪从少林寺一贯禅师学艺后所创。正因为流传着这么多不一致的说法,吴图南才会在《国术概论》中说“及九仪殁后,莫氏专心致志于师法……至今广东拳派有五,蔡莫居其二也”之说。
李家拳是广东五大名家之四,分为“新会李家拳”和“惠州李家拳”两种,但创造者皆为李姓人。两种李家拳距今大概都有 200多年历史。“新会李家拳”是李友山创立的,他是新会大泽乡七堡乡人,他收的徒弟林绍乾于1853年先后在高州、廉江、合浦等地收徒传授武艺。新会李家拳主要流传于新会、江门、广州、佛山、惠州等地。惠州李家拳主要在惠州、惠阳、汕尾一带流传。据说为惠州近郊火地村李义(别名存义)所创。李义生于 清乾隆十三年,9岁随父闯荡江湖,在罗浮山又向玉龙禅师学艺, 武技大长;后来又拜北方拳师陈苟息为师。艺成回惠州火地村开 馆教拳,传李隆(别名林宣),李隆传李国辉(别名金宝)、李国彪、李国山和李素尼四人。
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家之五,主要流传于东莞、宝安、顺德、 新会、广州一带。据说这套拳法是福建少林寺至善禅师所创,清嘉庆十五年由广东惠州府海丰莫蔗蛟开始公开传授,传广东东莞火岗村莫达士、莫四季、莫定如、莫清娇等人,但有的人说是莫达士从少林寺学成后,回东莞传莫定如,再传至莫清娇;还有的说是莫大昌传授的这套拳法。反正都是姓“莫”的人传来传去。
蔡李佛拳是广东十三名拳之一,主要流行于广州、佛山、肇庆、番禺、江门、香港、澳门及海外等地。这套拳可不是姓“蔡李” 的人所创,而是吸收了蔡家、李家、佛家三种拳的主要特点而组成的一种拳种,在近代流行较为广泛,是广东新会县京梅乡拱北人陈享所创。陈享是农家子弟,12岁随叔父陈远护学习佛家拳,19岁随李友山学李家拳,后远道求学,拜罗浮山隐居还俗僧人蔡福为师,34岁返乡设馆授徒。经陈享潜心研习,将三家拳法之精华熔于一炉,创蔡李佛拳。
咏春拳也叫“永春拳”或“泳春拳”,是广东十三名拳之一。主要流行于广州、佛山、顺德、肇庆、鹤山以及福建、我国港澳等地。对于这套拳法,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香港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龙打的就是这套拳。李小龙早年就开始习咏春拳,是咏春拳第八代传人。关于咏春拳的产生,传说较多。相对较可信的传说有两种: 一说咏春拳为雍正至乾隆年间嵩山少林寺第22代弟子一尘庵主所创。另一种传说为福建连城县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严三娘是少林高手严四的女儿,自幼随父习武。一日,咏春在河边洗衣,偶见一只白鹤与一条青蛇激烈争斗,她仔细观察后顿有所悟,于是将蛇鹤相斗的缠绕、吞、吐、拨、挑、闹、拿变化的动作融于 南少林拳法之中,便形成了咏春拳。
侠拳是广东十三名拳之一。主要流行于广州、南海、顺德及港澳一带。相传侠拳是在清代时,由少林和尚开始传出。临济派和尚星龙长老(又名金钩禅师、大侠李胡子)得其真传后由四川云游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并把侠拳传给僧人王隐林(王飞龙)。王隐林是广东武林十虎之一,到广州后还俗,于黄沙全善大街设馆授徒,把小罗汉、虎鹤双斗、大罗汉和侠家刀、枪、棍等拳械传给王汉荣、王伦、王敬初、蔡以公、王林开、潘鉴等人, 后徒徒相传,在广东广泛流传开来。
2.福建南拳
如两广南拳一样,福建南拳在中国南拳系中,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福建南拳再加一个两广南拳,已占了中国南拳内容的绝对多数了。福建南拳除有少部分外来拳种外, 大部分都是在少林拳系的基础上,融合当地地方拳种,并有所创 新而形成的。形成历史也不是很长,基本上都在清代中晚期,至今两三百年的历史,但是它对中国武坛,乃至世界武坛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属于中国南拳主力军不说,对我国台湾武术也功不可没,目前台湾流行的南拳类大部分就是福建南拳。据考证,日本的“上地流空手道”就是日本冲绳人上地宽文于1897年远 渡重洋,来到福州拜福州虎形拳一代宗师周子和,苦练十三载回国后融汇日本地方拳所创建的。
福建南拳除具有南拳的一般性特点外,短小精悍、纯朴实用、技击性强、象形特征浓是福建南拳的主要特点。其拳种、流派较多而杂,目前流行于福建、周边省份以及东南亚一带的主要有五 祖拳、鹤拳、达尊拳、连城拳、虎形拳、虎拳、地术犬法、罗汉拳、梅花拳、五行拳、儒拳、龙尊拳、安海拳、南佛拳、鸡拳、牛拳、鱼法、蝮法等。其中五祖拳、鹤拳最具代表性。
五祖拳也称五祖鹤阳拳,主要流行于福州、厦门、晋江、泉州、漳州一带,海外多在菲律宾、新加坡流行。相传是清代咸丰年间福建省晋江安海镇邦尾村蔡玉鸣所传,他从师河南拳师鹤阳师,并将学到的和当时流传于福建地区的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猴拳和白鹤拳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而创五祖拳。但也有一种说法,说“五祖”是指清代泉州少林寺清草和尚蔡德宗(忠)、清芳和尚方大洪、清色和尚马超兴、清如和尚胡德帝、清生和尚李释(式)开。其所传的泉州少林拳法,后人即称为少林祖拳(五 祖拳)。
鹤拳也叫白鹤拳,主要流行于福建福州、永春、福清、长乐、莆田、港、台及东南亚一带,据传该拳为福建福宁(今霞浦县)方七娘于清代康熙年间所创。方祖籍浙江丽水,父亲是方振东(亦 说“方掌光”、“方慧石”),精于少林拳法,方七娘自幼随父习武。成年后,她将自己平时于溪旁细心观察白鹤的寻食、飞鸣、宿立、击翅、跳跃等动作,融入其少林拳法中,通过不断研习、创新,遂独创“少林白鹤拳”,后人称其为白鹤拳或鹤拳。方七娘和其弟子常于永春、福州、福清、长乐一带传授鹤拳,在当时福建威震一方。其得意门徒有郑礼、林罹、姚虎等,他们及其一些拳师在鹤拳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代代相传。至清在长江流域,南拳流传较广并具有特点性、系统性的省份主要有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从起源来看,它们基本上都来源于河南少林寺或是福建少林寺。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除受广东南拳、福建南拳的较大影响外,同时受到了一些地方拳种和少数民族拳种的影响。

浏览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