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浩同志:

顷接来信,聆悉各节。但我对太极拳研究尚不够深刻,然既承下问, 只得勉为复命。今将学习的过程分条写之如下:

(一) 在初入手时,先学动作。然后将每手每式姿势重心方向弄正确, 动作的形式弄适当。当动时不能不动,不能迟动;不当动时,不能妄动,不能 多动。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体育,每手每式有每手每式的作用,不如此 就养不出作用来。

(二) 将周身各节练习柔软,使其动作配合均匀,上下内外相合。

(三) 练习用意用气的功夫,每动要有神意的向往,呼吸的相随,使 动作藉呼吸的力量以开合,呼吸又藉开合的动作以吐纳。如此则内外相 应,相互为用,使身体与精神气分统统完整一气。使身心内外俱得着平 均的锻炼。如此则气血的循环得着了帮助,而并未将气血循环的正常规 律步骤打散弄乱。太极拳所以称为内功者在于此,所以异于外功拳及其 他体育也在于此,所以对于一些病症的疗养有很好的效果者也在于此。 假如教太极拳的人不是正宗传授,姿势练法完全弄不正确,空有太极拳 名,收不到太极拳的效果。

(四) 体会稳静安舒的功夫。未从出势先将身势立稳,重心放正,身 心放松。身松则不留丝毫拘束之力,心松则思想杂念摒除。如此稍停,以 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在出动时要仍保持其静,如此一手一式稳 稳静静、舒舒适适的,势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

将一趟太极拳演练出来。练完之后,感觉心神愉快,有一种说不出的舒 月M此时口中已生满甜液。到此境界,有何病不愈(盖大脑神经能得到清醒 的修养,气血循环得到适当的帮助)。如练时心慌意乱,没有一点稳静松软 舒适的滋味,练后必面青气喘,口干舌燥,这是暴露他未受过真正太极拳老 师的传授,则无论他自己说会四趟太极拳或五趟太极拳,那仍是等于零 的。

(五) 到此阶段。身体方面已有柔软的功夫,筋骨方面已增长了力 量,脑力方面也起了一种灵觉沉厚的气势。在这种情形下,身上生出来 的作用,在术语来说谓之“劲”。有了这种劲,而后可以练习各种推手,以 研究懂劲的功夫。

(六) 懂劲,其说有二:一是指认识对方来力而言,二是运用己身之 力量而言。前者是以我之视觉、听觉、理觉、触觉四者配合起来,以判断 对方之来力的刚柔、迟速、浮沉、大小、长短、方向、面积、企图而言。后者 是体会己身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脚、头顶、脊背各部之配合以后 神意心气之向往而言

(七) 研究单推手、双推手、参差推手、活步推手、行步推手、大撅推 手、散手等等,久而久之,便可神而明之,一切之运用不难豁然贯通焉。

(八) 贯通之后,随便一动,身手腰腿,神气意思,无不配合恰当。在 推手时,无论对方如何来力,我均可以四两拨千斤之方法化之于无形, 做到不丢不顶,随心所欲,使对方捕风捉影,东倒西歪,至无用武之地的 地步。这就算是懂劲之后,而阶及(拳论术语,即登上阶梯通往之意)神 明的水准了。至于“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之句。无非是说要想作 到如此境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非用功很久不可得也。

以上练拳的过程,亦可说是练拳的经过阶段。今再将“着”与“劲”的 分别解释如下:

1 .“着”,是一种术语,拳术中一腿一脚,一掌一拳,皆可说是一着,亦 可说是一法。着术动作纯熟之后,便可慢慢地练习各种推手,以求懂劲的功 夫。懂劲之后,对于对方来力的意向企图一粘手,即可了解。所以,太极拳的 功夫,以着术为入手的初步。其注意的是懂劲的功夫。

2.它的步骤先练“着”,着熟了再学推手,推手日久,才可能渐悟懂 劲。懂劲之后,才可能愈练愈精,进而达到神而明之的境界,随便一动, 无不恰到好处。

3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体育,其内容不但有健康身体的好处,而且有技 击的作用。今为了答复“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力之久不能 豁然贯通焉”几句话,不能不涉及推手致用上去。这是我对太极拳老论中这 几句话的一些体会。

是否适当,望便中来信指教为盼。

附:中央体委民族形式体育负责人毛伯浩同志来信

雅轩同志:

你好!

近来我们在研究太极拳,但同志们都有一定经验,而我才开始学。有一个问 题,希望你能帮助我弄通。“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 贯通焉”,这句话对我来说,从字义上可以粗知大端,但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能 够达到这程度和水准,一般的是以什么样的现象可以作为达到的标帜,或者是通 过些什么阶段才能够渐悟懂劲。我想你总知道得多些,希望暇时回信指教。

此致

敬礼!

在未曾接触以前,先持以虚无的 气势,然后轻轻地与对方沾手。沾手 之后,不可自动,只是提高本身的清 醒灵觉性足矣,以俟对方稍有动意, 便以我的灵觉智慧,虚无的气势,以 神走,以气化,跟之随之,以做到沾 粘绵随,不丢不顶。在这种情形之 下,彼之缺点必暴露,机会就会自然 地送到手上来。如我稍用智巧,便可 使其捕风捉影,东倒西歪,英雄无用 武之地。盖我之身躯柔软百折若无 骨,无论对方如何攻来,都可以逆来 顺受,随屈就伸,化之于无形,然又 可以撒去全身皆是手,使对方无法逃 避。以上这些情形,全凭平时锻炼的 好身手,能够有无微不至的轻妙跟随 才行。

在沾上手之后,我以虚灵的手法 跟之随之,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 势就早已吃进彼身。在此时我以神经 一动,丹田气鼓,就会如触电样将其 打出。盖虚则无所不容,灵则无所不 觉,机会送上手来,神经气势就会自 动地发出迅雷不及掩耳之劲来,将其 打出。所以,在推手时,不必勉强找 机会去打,在机会成熟时,它自会送 上手来,万一没有机会送上手来时, 那是对方的功力尚没有破绽可找,此 时我也不必用劲去抵它或勉强去找 它,只是时刻保持我手上的灵觉就可 以了。若始终没有出现缺点,则是他 的功夫与我相等或在我之上。我应当 虚心向其学习,以增长学识。若勉强 争胜,则对功夫是无益的。

平时要不断地思悟如何避实击 虚,才打得远,打得干脆,如何去劲 能入里透内,达其脏腑,如何去劲如 穿透纸人一般,如何去劲使其无法逃 脱,无法抵抗,如何让对方如触电样 惊吓跳出,使其惊心动魄,有如万丈 悬崖失脚之感。又如何来之无形,去 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以上 所说,是指对付坏人,若一般与同道 研究,则不可用此重手,否则天理人 情国法断不容也。

要轻则轻妙无比,使其未觉而身

已进,手已到,要快则急若发机,使 其无从逃避。其冷快绝伦,惊心动魄 之情形可想而知。

在二人对打到紧张之际,其面色 陡变,毛发抖抖,如烈马之发威,劲 去有令人不可抵御之势,使其傻眉瞪 眼,莫知所措。以上情形乃是以神经 之动,丹田之劲也。如只是肌肉之伸 屈,外表的动作,则无此味道也。

拳出不管用,则是无变化也。劲 去不透内,则是未松净也。松要松得 干净,变化才来得奇特。要松得如皮 里包骨一样,才算真松。如半松不松 的情形,出不来奇特之发劲。此理不 可不知。

发劲的要领,一要估计时间,二 要摸准部位,三要找好方向,四要沉 着松净,五要心中一急,六要鼓丹田 内劲,七要由腰脊而发,八要起于陡 然往前一纵。以上八个要点,如能弄 得整整齐齐,同时爆发,劲去就如火 药爆发,炮弹射出一样,“啪”的一 声打在对方身上,使其无法逃避,如 触电一样跌出,否则就很难打远打 脆。

凡遇对方来手,要以轻妙的手法 去摸索之,跟随之,顺势而应之,不 可稍有抵抗。如以力去顶抗或拨架, 反而得不到机会,相反的到处感觉着 不得力,也就发不出干脆的劲来。因 为我之劲与对方之劲抵消,所以一切 的动作均不能随心所欲。

发劲的动作,有往下沉打者,有 往上掀打者,有往前直打者,有往 后、往下采例打者,有往两斜边采冽 打者,有往下拶皮打者,有用长劲打 者,有用冷沉之寸劲打者,等等。以 上各种发劲的情形,要时常思想,时 常练习,时常琢磨,进步才快。劲要 去得冷快,去得稳脆,去得充实,去 得陡然,才能使对方如触电跳出,否 则无效。

蓄劲要趁着吸气,发劲要趁着呼 气,使动作与呼吸相互为用,劲去得 才充实,来得才便利,此需身势必须 完全松开,方能办到,否则呼吸与动 作配合失调,则无从谈发劲,故练太 极拳身势须放松,这是很要紧的。

这去曾有人问杨澄甫老师曰: “未见您用多大劲,何以将人打出去 那么远,打得那样脆呢?”杨老师答 : “我是松着劲打的云云。”有人 问杨少侯先生曰:“您发劲时看着是 很松软的,如这样子松软还能有力 吗? ”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为是 松着劲软软的,打出劲去,就才大得 很咧。”以上两位老先生的答复,证 明练太极拳的功夫,无论是打拳或者 推手,都必须将身势松开才行,这是 千真万确,定而不移之理。如不本此 理练功,则无益也。

过去与杨澄甫老师推手,我有一 种很特殊的感觉,今特记之如下,以 供研究。我与杨老师推手时,只是一

浏览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