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练习时,不管是行进间的拳法、腿法练习,还是为提高 动作质量而采取的分解练习时的静力性练习(如控腿、耗腿练习) 以及腿法练习,都充分运用全身能够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做 功。长期的武术专项练习,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的结缔组织弹性改善,肌腱弹性、韧性加强,使肌肉发达,力量增大,体格健壮,有 益于身体健康。
- 气沉丹田,站桩行气
内外兼修的武术内功练武术可以强健筋骨,但是强健筋骨只是外在的表现,武术的 健身作用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锻炼 方面。中国古代养生术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也是生 命的存在方式。“精”指元精,发于肾,为生命的根本所系,故又称 “命门”(不是命门穴)。“气”指元气,来自先天,伏于肾阴。“神” 即人的本性、真意,系精、气的外部显现。精、气、神都是先天就具有的,与生俱来。人之后天,七情六 欲纷至沓来,元精散遗,元气损耗,神不守舍,致使人百病丛生, 精力劳损,神思疲虑,精神消沮,未老先衰,难尽天年。古代的道 家养生术就重在以后天之气培先天之气,进而使精、气、神都能逐 渐恢复到先天的状态,以达到人与自然界的高度统一和谐。《易筋经》中说:“精气神乃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 也。”所以,“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练武 术,首先是通过筋骨肉等“有形之身”的锻炼来达到培精、调气、 正神的目的。一接触武术,首先是“手、眼、身、法、步”,而后才 可能谈到“精、神、气、力、功”。中国现存关于行气的最早记载是《行气玉佩铭》,铭文共45字, 其译文是: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 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机本在上,地机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段话的大意是:行气时吸气要深,蓄存要多,使气向身体下部 延伸。气下伸到一定部位(当指丹田),就要停下来,使气沉固。然 后顺反方向将气呼出,犹如草木之萌芽,向上生长,与吸气时的方向 相反,一直呼到尽头。天机在上,地机在下,上下运动,互相鼓荡。 如果顺此方向行气,即可长寿;如果逆此方向行气,就会夭折。一个真正内外双修、武技与武德均达到很高水平的武术家,总 是能保持虚静的心理状态,不为富贵所动,不为荣辱所激,不奔走 于权贵之门,不汲汲于人生得失,更不会轻易炫耀技艺,恃技傲人。 在这样的武术家身上,武术的健身作用会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所以, 武术健身首先是对精神的陶冶和净化。筋骨壮健只是外在的形式上 的强壮,心理虚静,“自胜者强”,才是内在的、最重要的强壮,这 是武术健身的真谛。
- 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
——以速度制胜的基础功力
武术运动要求“快如风”、“拳如流星”,强调“步不快则拳慢”…… 这些要求都在锻炼和影响着练习者的速度素质。武术演练中攻防转换 迅速,动作变化快而准确,且攻中有防,防中蕴攻,其技术、战术 的充分发挥均以不同的速度形式表现出来,速度的表现具有多变性 和复杂性,速度能力决定着武术运动技术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拳谚云:“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强调的是武术运动中速 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比武时,不管是出拳还是出掌,动作都要 快如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对方。武术运动练习中的速度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 率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在平时的练习中,通过信号练习、特定动作练习等专门性练习可提高练习者 的简单反应速度。而长期的有意识的防守反击配对练习和移动靶练习 则能有效地锻炼瞬间选择性反应能力。武术基本功动作不像武术套路 那样复杂,但正因为简单的动作才对每一个动作练习提出较高的要求。 每一次出拳或出腿的速度、力度、距离、力点的把握都是经过千百次 反复练习的结果。单个基本功动作的快速运动以及动作组合练习都要 求动作之间的连贯、协调、快速完成,发挥最大的动作速率。而怎样 占据有利位置,或突然进攻,或迅速躲闪,或快速防守反击等都需要 身体多方位的快速移动,长期练习可有效地提高位移速度。
- 起承转合,组合训练
武术修炼中的套路技法
组合训练,是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将基本动作与某种典型动 作连贯起来进行训练,它是现代武术套路技术训练中较常用的手段。 主要用以掌握和提高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及攻防转换的技能,提 高动作的连贯性组合动作可以按套路的顺序,将几个动作组合起来进行训练, 也可选取套路中难度组合和重点组合进行训练。因为这些组合动作 复杂,对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在整个套路中将起到画龙点睛和形 成高潮的作用。又因其稍有失误便会对整个套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在套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增强完成难度组合和重点组合的能 力,训练中可采用一组几次和练习数组的方法。主要以重复训练法 为主。这样可以提高难度组合和重点组合的成功率。组合训练还可 以按运动技法特点集中归类训练,根据训练需要,专门创编供训练 用的组合动作,如拳术的腾空跳跃、抡臂转体、翻腾、扫转和平衡 等。器械中刀、枪、剑、棍的各种方法也可进行归类编成组合进行 训练,来提高和发展习武者的体能与技能。组合动作训练,一般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此时注意力集 中,大脑处于积极状态,对纠正错误的动作技术较为有利。当习武 者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时,教导员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有时可 以降低组合动作的速度,让习武者细心体会肌肉的协调能力,掌握 动作细节,克服动作僵硬、粗糙的毛病。在训练中一定要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保质保量。习武者在同一组合练习中,根据一定的训练 要求,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寻求和发展个人的技术风格。组合动作训练不但要求招式清楚、动作规范、方法明确,而且 还要突出动作的节奏感与意识表现力,使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合而为一,让动作外形与神态形成一种无声的语言,来传神达意, 练出动作的韵味来。
- 洗脑易髓,炼神还虚
——习练武术的三个境界
根据中国武学的一般规律,可以把练武过程分作三个阶段,也
:062 :探秘武术源流 »»»>
炼精化气是初级阶段,重在训练基础,消去拙力,练出刚猛 之劲。基本功是武术的入门功夫,大体包括桩功、腿功、臂功、腰功、 指功、眼功等。练入门功夫仅是为炼精化气这一阶段做准备而已。炼精化气的目的,就是“换力”。凡是未练过武术的人,与人较 量时所凭都是本力,即身形僵硬之力,又称蛮力或拙力。这种蛮拙 之力随着生理机能的衰老会很快消退,并不是武术中所要求的劲力。 劲力是依靠周身协调,以腰为轴,以心为帅,在刹那之间爆发出来 的那种弹抖崩爆之力。崩弹之力主要是靠身体诸大关节,如肩、肘、腕、胯、膝的猛 烈抖甩而发出的。无论以什么部位击出,它都是全身的合力,要靠 全身关节的同步配合,劲力顺畅,一发而出。明劲练到一定程度, 可以不必预先大幅度蓄势而能发劲,即在极小的空间内单靠关节的 抖动就能爆发出力道不小的弹劲,俗称“寸劲”。在炼精化气阶段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学会拆拳。所谓拆 拳,就是把武术套路中的攻防动作逐一分解出来,参研其实战意义。 学会拆拳,是武术中技法训练的关键。学会了基本功,又学会了若干套路,进而学会拆拳,练熟若干 招式,手、眼、身、法、步都有了一定功底,即基本达到了炼精化 气的境界。完成了炼精化气的人,一般身体壮实,矫健有力,目光威猛, 时有凶暴之相,而且性格比较刚烈,遇事不太冷静,多有恃艺骄人 之气。他们如果继续深造,向更高的境界努力,那么这种性格将会 有所变化。炼气化神是中级阶段,重在消去刚劲,渐长柔劲,以意行拳, 充实内力。武学中的“柔”并不是柔弱无力,而是指那种形断意不断、绵 绵不绝的具有极强柔韧性的特殊的力道。炼气化神的过程,是武学中的第二次“换力”。炼气化神的关键是炼气。其实,早在炼精化气的阶段,习武者 就应当学会把身体各部的散乱之气收聚于丹田,只是那时还达不到 使真气周身游走、收发自如的地步。
浏览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