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武术文化的功能体现:满足多元需求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元素之一,新时代的武术也展 现出新的功能价值,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在健身和养生方面现 发挥着它的功能作用,竞技武术更是朝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向发 展,追求标准化、竞技性、审美性、社会性、娱乐性的功能价值。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戏曲、艺术、音乐相融合,表明了中华武术 为满足人民的需求而进行你我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比如:2018 春晚武术表演运用太极、书法与音乐相结合的舞台剧,不仅吸引了 观众的眼球,更是让人民群众享受中华文化的美和情。在满足人们 需求的同时,更多是让人们了解和认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人 民群众对武术文化认可度,有助于武术文化辐射更多人去习练武 术,热爱武术.不诋毁、不诽谤自身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位中 华儿女应有的观念意识,然武术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必然也会出现 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部分,但我们不能以文化“使用”去标榜文 化的内涵价值。文化虽有服务于人民的功能,但其本身的内涵价值 更为可贵。我们在享受文化价值的成果时,更需注意弘扬和保护自 身文化。

中华武术文化多元价值决定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从国家层 面,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上,满足对外交流和传播的需求; 从社会层面,在全民习练中华武术基础上,满足健身和传承的需 求;从个人层面,在修身塑造个性发展上,秉承“尚武精神”的理 念,满足身心的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中华武术的各 个价值都有所体现,生理需求:强身健体;安全需求:防身自卫; 社交需求:武艺交流;尊重需求:点到为止;自我实现需求:武德 为先。①可见,中华武术的多元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 我们珍惜、善待、保护、发扬。

  • .中华武术文化的外部表达: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武术塑造国家形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抓,需要国家统 筹安排,各部门通力协作,站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 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高瞻远瞩”。②国家形象,是国家文 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新时代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五千多年历 史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华民族现实 伟大复兴的“文化密码”。中华武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承 载着国家与民族间的使命与责任。太极拳、少林武术在国外的传播 以及李小龙个人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促使海外大众通过对中华武 术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了解。中华武术文化凝练于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信仰的力量, 源于中国的中华武术如何提升国家形象,中华武术是以身体为载体 的文化,显然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华武术为塑造国家的形象而更具有 “中国风”,目前,中华武术在海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成 就是中华武术以身体语言为依托更能让国外受众直接参与到其中, 享受到武术的乐趣,然加上恰当语言的讲解或许能让“他者”更深 入了解武术文化。

(二)中华武术文化的“隐性”价值

  • .武术“身体”文化的生命体悟:追求健康


现代社会非常提倡“全民健身”理念,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生理 与心理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身心和谐对人体的健康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中国古人的身心智慧在养生这一领域得到了较好的贯 穿和弘扬,如先秦时期的《管子•内业》提出“天处其精,地出其 形,合此以为人”的形神共养观;明代战将戚继光认为:“拳法似 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显然,武术作为辅助军事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强身健体,增加 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作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 易筋经等作为传统养生功法练习的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八 段锦为例,八段锦的习练动作时要求调气、调息、调神,讲究天人 合一、身心和谐的内在修炼的健康观。中国古人认为气是生命的本 质,就人来说,生命取决于气,保气、养气、调气是养生和治病的 根本要求。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形成较完 善的动作套路。如: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 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可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蕴含着丰富 的健康元素,需要我们开发与探索,与医学、科学、生命学等多学 科互相融合去挖掘更多未知的武术健康领域,真正走向全民健身的 计划之中,为人民谋幸福。

  • .武术“身体”文化的智慧表现:和谐有度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和谐的理念,从人与人间、人与社会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处处能体现出和谐的价值,天时、地利、人和就 能彰显出孟子对和谐理念的重视。然中华武术的习练更注重和谐的 价值,从技术角度: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 “以腰催胯, 以胯催膝,以膝促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与意, 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太极拳主张“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先在心后在身”,最后达到“身随心动,势随气转” “内外合一、 周身一家”;各种器械练习同样追求手眼身法与器械的协调统一, 如“单打看手,双刀看走”等,表现出身心的和谐运动规律。从文 化角度:中化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天人合一、内 外兼修”的整体性修炼思维。从善、敬畏、正义、和合等抒发人文 的情怀的品性,凝结了中华武术注重“四海之内皆兄弟”抱拳礼的 形成。中华武术与中国戏曲、书法、音乐相融合,与各个民族文化 相渗透,彼此之间形成了 “和而不同”纷繁多样的文化样式,共同 联结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怀。一直以来大多数的人认为武术的“和 谐”价值只是拳法套路的体现,主张习练动作时应当注重身心合 一,不曾提出“人”为主体的习练观,追求完“人”的和谐价值观 才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新时代的中华武术发展的理念要始终 围绕着为“人”的主体而展开。

  • .武术“身体”文化的终点诉求:育人成己


中华武术是一种身体文化,是对自我身心的塑造和完善。在育 人方面倡导“仁”“礼”“信”“义”的价值观。武术中的“仁”表 现在爱人就等于爱己,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少林戒约说》 提出:“习武者以强体魄为宗旨”“只要备以自卫,切戒呈血之和, 好勇斗狠。”,“礼”表现在尊师重道,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 要忘恩负义,这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的迷失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信”诚信也是习武者视为生命的准则,“言 必行,行必果”,崇尚重信轻诺,是“传统武术练习者乐意接受的 职业形象”。①诚信作为习武者的人生准则,是获取人之为人的信 度和尊重。信为人之本,充斥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任何领域,无 信而不立。当下反思中华武术文化“信”的意义,对一些“假象” 丛生的武林现象是否能起到弘扬一点“纯”武术发展观呢? “义” 此处指武术文化里的包容情怀,丰富多样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赢得人 们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具有文化的因素在里面。当下 “传统”与“竞技”武术的纷争,门派之间的私斗等不和谐现象的 出现就是缺乏包容力的格局。问题的出现也是对自身更好发展的弥 补和促进,我们要意识到中华武术最终是以人传承和发展的,育人 就显得格外重要,武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功能作用不同而 已,如果人的本质坏了,再好的东西也不会展现出它应有价值 魅力。

总之,中华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精神财富,经得起历史考 验的中华武术在当下的发展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重点是问题 提出后我们应当拿什么样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以中华武术的“显 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作为思考和对待中华武术文化的价值观, 新时代的中华武术做好文化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文化本身的价 值要素。

三、中国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

(-)传统武术近代化转型的主要表现

近代中国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传 统文化大转型的时期。作为民族身体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华武术,其 近代化转型,切实反映着中西文化交融所带来的影响。

浏览5次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