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路线清晰、方法正确、劲力顺达。一伸手,一投足 均要有明确的攻防含义。比如“推掌”这个动作,应该立掌向前或向侧快速推出, 力达掌外沿,而不是用掌指向前或向侧推出。又如冲拳时要拧腰顺肩,要爆发寸劲,要力达拳面等。只有把各种手法和腿法的运用方法弄清楚,才能体现攻防技 击的特点。

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精髓,丢掉了这一特点,武术运动也就失掉了其固有的光彩。

三、 身法

身法是指在武术运动中,以躯干为主,结合套路中动作的变化作吞、吐、闪、 展、拧、转、挤、靠、屈、伸、晃、抖等动作的方法。身法不是孤立的上体活动,它要 结合攻防含义并与上下肢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在练习中要求做到身法灵活多 变,上下配合,步随身行,身到步到,才能使整个套路表现出刚柔相济、协调自如 的效果。身法包括胸、背、腰、腹等部位的活动,而关键在于腰。拳谚说得好:“练 拳容易身法难",“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这些古人的经验之谈说明,只有练 好身法(腰胯功),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的技法。腰不灵活,动作则迟缓,就会出现 拳到步不到、步到拳未出,上下脱节的毛病。从而影响动作的迅疾自如,势必有 损于武术本身瞬息骤变的风格和舒展奔放的气势。当然更谈不到屈伸、吞吐、旋 翻的幅度和技巧的高度运用。要想做到腰立而不僵、活而不松、随势而变、顺形 而动、刚柔迅敏、坚韧有力,就必须在苦练其他基本功的同时,进行严格的腰胯功 训练,以提高身体这部分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及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各 种功法中,一般说身法最为难练。

打千遍,身法自然,只要我们在武术运动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磨炼,就一定会 使自己的身法达到灵活自然的境界。

四、 步法

步法灵巧敏捷,进退闪展自如,才能在进攻时不失时机地击中对手,在防守 时有效地避开对方进攻,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地位,更好地克敌制胜。在武术运 动中,步法为躯干和上肢动作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所以它是武术运动的基础。 拳谚说:“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 易,走步难”。可见步法在武术运动中是至关重要的。练习者必须在动作正确、 重心合理的前提下,在“稳”和“快"上多下工夫。同时要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和 髓、膝、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使步法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步随身活,手随步行。

五、 手法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说的是手法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手法包 括拳、掌、勾、指、肘的各种运用方法。主要的有高挑、平冲、低砍、直斫;擒、拿、 点、戳;格、拒、招、拦等。我们在学练武术时,一举臂、一出拳、一刁手、一抖腕、一 顶肘、一亮掌都要轻快敏捷、干净利落,做到起落迅速、来去如风。

六、 眼法

在武术运动中,历来十分注重眼法的训练。要想提高动作质量,使之完整协 调,就必须做到眼随手动、手眼相随、手到眼到、动静如一。因为武术的动作大都 含有技击作用,即使是静止的动作,也有伺机待动之势,所以一般地说,眼要随主 要手的动作而动,或者注视进攻的方向。武术中的眼法功效如同“画龙点睛",如 果不会运用眼法,即使动作大开大合,快速有力,也会显得呆板生硬,从而影响动 作的质量。

眼法主要有“随视”和“注视”,又叫定视两种。所谓随视,就是在做动作的过程 中,要求眼神随主要手的变化而变化。如“穿手仆步亮掌”这个动作,开始目视右上方 之右手,当左掌上穿时,目光移向左手,眼随左手向左后方摆动而随着转动。

在仆步亮掌完成时,转头使眼睛凝视左前方,这就叫注视。此时,眼神要集 聚在一点上,并尽量注视远方,不能散而无光,更不能斜视,要把伺机待动的内在 气质表现出来,使动作神形兼备、内外合一。

总之,在武术运动中,只有很好地运用眼法,使神聚之于目,才能真正做到 “拳似流星,眼似电”,使手、眼、身、步与精神、气、力、功高度协调统一。

七、 精神

在武术运动中,无论是单练,还是对练;是徒手,还是持器械,都要求精神饱 满、思想集中。要有机智勇敢、无所畏惧、伺机进击的神态和上场如猛虎的气势。 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面部,而且在动静运动中都要有所体现。但切忌咬牙切齿、 吹胡子瞪眼等怪相。

八、 劲力

劲力,是指武术运动中发力的过程和力度的大小。每一拳、每一腿,都应使 肌肉先柔后刚,爆发出寸劲,使力量集中到最后的着力点。武术运动很讲究“寸 劲”,所谓寸劲,是指动作将结束的瞬间所发出的一种短促刚劲的力量。比如“冲 拳”这个动作,拳从腰间螺旋向前冲出时,肩、臂、肌肉相对放松;臂即将伸直、拳 即将到达终点时,骤然加快速度,猛力向前击出,以爆发出寸劲(要求拧腰、顺肩、 急旋臂)。又如“正踢腿”这个动作,当腿向上踢起、超过腰高时,要猛然加快速度 向上勾脚尖踢起,以爆发出寸劲。这种寸劲可以使动作合理、顺达;并能增强技 击和表演效果。寸劲练得好的人,出拳似有声,起腿风阵阵;在做震脚、砸拳和拍 脚等击响动作时,就能达到清脆响亮、气势逼人的效果。如果寸劲不足,就会给 人以“只有武术的架子,没有武术味道”的感觉,从而失去了武术应有的风格和特 点。劲力的总要求是:刚而不僵,柔而不松,用力顺达,刚柔相济。

九、呼吸

武术运动,速度快、运动量大,呼吸方法如果不正确就会影响锻炼效果。一 般地说,凡进攻意识强、击打目的明显的动作和转身动作要用短促的呼气方法配 合(口鼻并用,可发出轻微的“嗨”“嚓”之声)。如弓步冲拳、转身侧踹等。凡向上 腾空跳跃,或向前翻腾的动作应采用吸气(提气)的方法配合,借以提高身体的重 心,如腾空飞脚、旋风脚、外摆莲、侧空翻、旋子等。凡动作架势较低,或由高到低 的动作则需用沉气的方法来配合。所谓沉气,就是吸气后,把气沉入丹田(肚脐 下约6厘米处),使腹部充实,根基稳健,如马步架打、仆步亮掌、穿手下势等。凡 为了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在运动中要求迅速停止或断开一个节奏的动作都需要用 屏气(短暂的停止呼吸)的方法来配合。总之,练习武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动作的特点,正确地运用呼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十、节奏

武术运动因为有起伏跌宕、急缓交错、轻重相间、抑扬顿挫、动迅静定等对立 因素,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运动节奏。我们练习武术时,既不能猛冲乱打,一味 求快,也不能像钟摆一样固定节拍。而是要像写文章那样,运用对比、衬托的方 法将快与慢、松与紧、柔与刚、动与静、高与低、轻与重、强与弱等有机地统一起 来,使之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做到“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 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练武术套路时,如果节 奏处理得不好,整套动作就会显得呆板无味、平淡无奇。因为没有高架势,就显 不出低动作;没有柔的烘托,就不会有刚劲的体现;没有慢起动,就看不出快加 速;没有停得稳,也反映不出动得疾。这些矛盾是在相比较中存在的,矛盾显示 得越充分、越突出,节奏感也就越强。

当然,初学者一开始应采用慢节奏进行练习。首先要在动作的规格和准确 性上下工夫,待动作熟练以后,再加快动作节奏,使整个套路贯穿着高低起伏、抑 扬顿挫的韵律。

第二节怎样看图解学练武术

由于武术是由一连串动态的具体动作所构成的,因此,凡武术书就离不开动 作图解。一般的武术书都是由文字说明和动作图解两部分所组成。文字是对动 作过程、方法、要求等方面的说明和解释,图解则是套路中的动作位置、方向和路 线起止点的再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图解中的符号

武术动作多种多样,运动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图解中的线路符号也比较 多。图解中的动作一般用虚线和实线来表示,箭尾表示下一个动作的起点,箭头 表示下一个动作的终点。一般是左侧为虚,右侧为实,即左上肢、左下肢的动作 用虚线表示,右上肢、右下肢则用实线表示。这也是本书的表示方法。

浏览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