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传统武术文化在理论上要破除封建迷信思维的束缚,破除陈规陋习的jic束缚,破除流派分立的束缚,破除门户之见的束缚,引导各家拳术进行互动式 的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传统武术属于体育范畴,但是传统武术至 今没有一个大型的、正式的比赛,也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比赛规则, 即使有些比赛中加入了传统武术的竞赛项目,那也只是竞技武术的附属品,而 不是主项目。更有甚者是直接用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和形式去框定传统武术, 致使传统武术无法展现自己的文化魄力。其次是传统武术文化要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对 自己原有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特别是要 对传统武术的文化中主修炼轻技击、重品德轻技术等传统思维进行全新改造, 而引入当前的休闲体育的精神,使人们在传统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不单单只从技 术方面取得进步,更重要一点是要在精神上取得愉悦,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 真正起到融防身、健身、修身于一体,才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贴近现代生活, 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使武术修炼群体更进一步壮大起来。最后是传统武术文化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上的,当然其中 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则显得比较粗 糙和原始,而其故有的模糊性和神秘感乂使传统武术理论在推广中不易为人理 解与把握。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在其理论基础上要适当增加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的 成分,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一些现代 自然科学知识来对传统武术理论加以重新的研究、审视、解释,使其更容易为 现代人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推广和传播。攻防格斗是传统武术的根本,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武术独立世界特色所在。4.1.2现代武术文化理论创新现代武术文化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武术结合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起 来的,在形式上主要以竞技体育化的套路和散打为两大独立活动形式,在人员 配备上主要以教练员为指导主体,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以争取比赛优胜为最高 目标,以竞技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可以说现代武术文化 理论主要以西方体育的理论为主导。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创新观点来看,任何事物在其创新过程中都要有 一个新陈代谢的问题,新事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旧事物内部中产孕育 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不合理的东西,又继承 了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从而获得了比旧事物更先进、更高级、更完 善.更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现代武术文化理论的创新研究同样如此,只有对传 统武术文化中有益的、合理的、健康的东西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达到进步。武术现代化是指武术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武术的科学化是武 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武术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 新思想、新技术去探索,这才有利于促进武术的现代化进程。讨论武术现代化 有两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观念转变问题,二是以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 问题。观念转变之一,都市化武术传播模式的形成;观念转变之二,要使粗糙 化转向精品化;观念转变之三,武术初级本质的深化;之四,守旧泥古向博法 造新转变。®武术发展史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模式,但是没有可借鉴的现代化的创新模 式。现代武术要形成一种全世界都了解的、都喜爱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武术理论体系要以科学化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武术的科学体系,首先就必须承认武 术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消除偏见,端正对武术的正 确认识。既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神秘,高不可攀,甚至带上迷信的色彩,也不要 把它看得那么低微,认为它不过就是打打闹闹,没有多少价值。武术有它科学 的一面,只不过现在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正在用马 列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知识去寻求、分析,论证武术的生理、心理、力学、 美学和哲学等各方面的科学依据。现代科学的发达使武术与其他科学发生了联 系,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武术有了横向发展。在进行单学科的研究中,各种不 可解释的现象已一个个地被解决。如在解决神秘的气功问题过程中.人们逐渐 开始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去研究它,并已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武术科学具有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主要指 运动方面的,即与人体有关联的,研究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社会属性则是运 动范畴以外的东西,即作用于社会,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哲学则渗透于这两个O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❷ 郭志禹.论观念转变与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10): I301-.1302. 方面之中。两大部分组合,便构成了武术科学体系的总体。武术现代化理论体 系的构建主要以这两大体系为主体。建立体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通过的途径 不同,建立的体系也就不同。这就要大家一起寻找最佳方案,更好地概括武术 科学,使中华武术有一合理的现代理论体系。现代化是当代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作为社会范畴的现代化,包括经济、 政治、思想、道德、生活方式、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无疑也包括传统文化 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身,必然伴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所谓文 化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现代社 会所需要的新文化。而作为武术的现代化则同样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这是传统武术理论体系转变成现代武术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 题。而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诸多有益成分在内,从而改造和形成今天这种武术理论体系,但在我 们现在的武术理论体系并不适合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 化、一体化的社会,在体育方面则是西方强势运动项目的全球化推广和普及, 也可以说今天我们的体育就是西方强势体育,而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武术 则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近快构建起现代武术 理论体系,从而应对西方体育对我国武术的冲击与影响。4.2武术社会学理论创新武术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武术的一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武术与社会的关系;武术与人类的关系;武术对社会的作用、武术普及与提高 的社会学因素;武术人口的形成特点;武术派别的社会学因素等。武术社会学理论创新主要研究考察的是武术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 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流动等各种社会构成因素的关系; 武术人口、武术群体和社团组织、武术社会角色、社会对武术的需要因素等众 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武术自己的社会理论研究体系。武术是产生于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项运动,所以对武术社会理论的创 新首先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看。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国家的社会体制 和社会环境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研究武术社会 理论中首先要考察武术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社会环境与社会体制对武术的影 响作用和武术对它们的反作用。武术的产生可以说就是一种社会产物,在社会 诞生的初期,武术在生存竞争中萌芽。在原始的战争中,武术开始初具形态, “武术开始萌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的战斗意识、竞争意识的出现。” ° 可以说这个时期由于生活的需要,初期武术活动成为人们社会生存的一种必要 手段,人们在日常的狩猎活动中常常用到武术动作。武术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从那些混合项目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独特技击特色的中国武术,特别 是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武术主要 的演练团体“侠”日渐从社会上层落入社会底层以后,人们对武术的研究开始 走向民间,尚武之风日渐衰落。而后在隋唐的武举制的刺激下尚武之风再次兴 起,但是从考试内容来看主要有长垛、马射、马枪、筒射、步射、穿劄、翘 关、负重、材貌、言语共十项。
浏览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