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李小龙还是延续着认真执着的拍戏风格,不论多么恶劣的拍摄 环境和多么糟糕的身体状态,他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拍戏中。这份认 真执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二是对整个剧组要求严格。 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女星苗可秀这样描述拍戏过程中的李小龙:“我想象不出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拍完一个镜头,大家都会累得瘫倒在地,可他却还在 那儿练功。我说他是铁人,他却说自己是超人,但超人的意思决不简单是超过 其他人,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那就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和中国古代老子、庄 子的哲学思想。我真的没有想到,像他这样的功夫演员居然还是一位学者。”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小龙“多管闲事”的性格势必引来剧组另一位大 人物的不满,那就是导演罗维。罗维与李小龙一样,是个性格极为强势之人, 拍戏时从来都是他说了算,他说对的就是对的,他说不行就要重拍,决不容别 人指手画脚,李小龙的“多事”让他忍无可忍,矛盾终于爆发了。一个是主演,一个是导演,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怎么办?邹文怀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这等貌似公平实则最缺乏智慧含量、最不负责任的中庸之道不 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火上浇油,让事情变得愈发不可收拾。孔子说,因材施 教——对李小龙,邹文怀用哄,他把李小龙当成孩子看待,小孩子是不能逼 的,越逼他越是逆着干,你只要让他觉得事事都是顺着他的意思来,他就会乖 乖地配合;对罗维,邹文怀用理,罗维的资历不比邹文怀差多少,两人属于平 辈论交,只有以理服人,晓以利害,这位牛气冲天的大导演自然会明白个中关 系——我让着你,不是因为你李小龙牌大,而是不屑与你计较!在邹文怀的斡旋下,《唐山大兄》得以拍摄下去,但李小龙和罗维却再次 在武打动作设计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李小龙对香港电影动用特技效果的“假 功夫”深恶痛绝,凡是由他出演的电影,这类镜头一律是要被枪毙的,他所主 张的是近乎于实战的格斗场面,往往一个照面,一出手就已将对手击倒。导演 罗维却很反感李小龙这种不分实战与演戏的表演风格,演戏,就是要为镜头服 务,要让观众觉得好看、过瘾,这才能吸引更多人去影院,才能获得票房,否 则,电影岂不成了比武大赛?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还得由邹文怀出面调停。站在理智的角 度,邹文怀是同意罗维的看法的,李小龙的建议固然有他的道理,但电影面对 的毕竟是大多数普通观众,而非少数武林中人,所以,邹文怀一如既往地用哄 小孩的口吻对李小龙道:“你难道不希望你的影迷、龙迷们在银幕上看到你精 彩的功夫表演吗?如果你出手太快,他们就会反应不过来。你的太太和家人也 期望看到你通过这部电影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功夫巨星,要想实现这个愿望,首 先要保证票房,要让观众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相信我,这些对你来说一 点都不难,完全不是问题,试试看,它会让你的功夫更加潇洒!”在邹文怀的循循善诱下,李小龙不再“任性”,接受了弹簧床助跳这一工 具,让自己最拿手的飞踢在镜头中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凌空飞踢,动作效果非 常之好,就连罗维也竖起了大拇指。“凌空飞踢”事件后,李小龙与罗维的关 系缓和了不少,邹文怀也得以在全部拍摄过程完成之前飞回香港处理其他事 务,但李小龙与罗维之间不和的种子,在此时已开始萌芽。1971年9月3日,《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全体剧组成员搭飞机返回香港。 李小龙是第一个走出机舱门的,迎接他的,是嘉禾公司全体制作成员和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这闪光灯的感觉,又回来了……”李小龙如是想。他微笑着,缓缓走下 通道,此时的他黑瘦油亮,像一个从前线归来的战士,目光扫过每一个前来迎 接的人。邹文怀向他展开了怀抱,如友、如兄、如父,这个年轻人,终于在那 样艰苦的环境下挺了过来,是个可造之材。唐山大兄》的记者招待会上俨然成了李小龙的个人专访,各种稀奇古怪 的问题层出不穷,记者们有的关心李小龙在美国的经历,有的关心他少年时的 往事,有的关心他的片酬和是否会继续与嘉禾合作,其中最尖锐的一个问题, 是针对李小龙的功夫的:“请问李小龙先生,你的截拳道跟王羽先生的空手道 比较起来,哪一个更厉害? ”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性提问,而 是带有煽风点火的意味了。一旁的邹文怀和罗维相视一眼,寻思这个记者一定 是收了别人的红包,前来会场捣乱的。不过他们更担心的,是性如烈火的李小 龙会不会被激怒,在发布会上失态。所有人都为李小龙捏了一把汗,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气氛凝固到了 极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小龙首先向那位记者报以潇洒一笑,然后从容不 迫的答道:“我不认识王羽,王羽主演的影片,我在美国也看过,是好是坏, 我不便批评。空手道是一种普遍的武术,当然有它厉害的地方,说到截拳道与 它的比较,我认为大家一定看过王羽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将来《唐山大兄》 上映时,各位不妨看看我李小龙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互相比较一下,由各位 公平判断,那不是更好吗? ”静默,短暂的静默。短暂的静默之后,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邹文怀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依衣和苗可秀等女演员像望英雄般地望着谈笑风生的李小龙,就连那位发问的 记者,也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再刁难。在以敬业、高水准著称的香 港媒体面前,李小龙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回归。1971年10月,《唐山大兄》终于在香港公映。《唐山大兄》首映时,邹文 怀陪同李小龙夫妇同坐在贵宾席中,全新功夫片的拍摄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 李小龙能否成为所有华人的英雄,嘉禾能否一举翻身,全都要看今晚的首映。其实早在公映前,邹文怀就认为影片的效果要比先前估计的要好,但他还是没 有贸然向李小龙提出留在香港发展的要求。邹文怀是个谨慎而冷静之人,他有 舍命一搏的勇气和胆色,但那都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因为他知道, 早在泰国拍片时,就有不少美国影视公司来函要请李小龙回去发展,李小龙也 曾在《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后赶回美国拍摄了三集《盲探神犬》。尽管李小龙 还是回来了,但邹文怀很清楚,如果《唐山大兄》反响平平,嘉禾很可能就会 失去这位功夫天才。“一切,就让事实来决定吧! ”邹文怀吸了 口气,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平 静。然而,那个夜晚,注定要成为李小龙和嘉禾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影片 播放时,观众们为主人公和及其工友们的命运所牵动;影片结束时,整个电影 院在刹那间沸腾了,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高声叫好,有的人甚至冲到邹文怀和 李小龙所在贵宾席前,将他们团团围住。这是李小龙所经历过的最热烈的场 面,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十几年的奋斗和打拼,终于 在今夜得到了最大的回报。莲达哽咽了,她与李小龙相识相爱已经将近10年,这10年来,她第一次看 到自己的丈夫如此开心,如此兴奋,如此忘我沉醉,他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 了,不是在梦寐以求的好莱坞,而是在香港,这个他度过童年的地方。”或许 香港才是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莲达如是想。邹文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观众的反应和掌声足以说明一切——《唐山大 兄》火了,李小龙火了,嘉禾也活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排挤嘉禾、小看 嘉禾,他邹文怀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成 就。望着李小龙那激动的背影,邹文怀笑了,像父亲对儿子那般;他要考虑 的,已经不是嘉禾能从《唐山大兄》上赚到多少,而是下一仗该如何打——未 雨绸缪、料敌机先,是一个智者所必备的素质。火爆首映后,《唐山大兄》继续在香港各大影院上映,不仅在观众中引起 了强烈的反响,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人们都被李小龙在片中全新的 打斗方式和精彩的功夫表演震撼了。不到三周,《唐山大兄》便打破了香港 电影的票房记录,收入一举超越《龙虎斗》,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
浏览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