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某部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其深部组织的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又称撞伤。 如在对练过程中,被对方踢伤或打伤。原因:武术运动员常在徒手对练或在使用器械时,由于方法不正确或用力不协调而被击伤。 受伤部位可发生在躯干,也可发生在四肢。征象:根据受损的部位以及打击时力量的大小不同,其表现有所不同。以皮肤、皮下组织 和肌肉挫伤最常见,这种没有合并症的挫伤称为单纯性挫伤。病理变化主要为皮肤,皮下组织 受到损害,淋巴管与小血管破裂,部分肌纤维损伤或断裂,组织内有渗出液和出血。主要症状 有疼痛、肿胀、压痛、局部皮肤青紫及功能障碍等。挫伤的同时伴有周围重要组织或脏器损伤的称为复杂性挫伤,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 如头部挫伤,轻者可发生脑震荡,严重者可有颅骨骨折或合并脑挫伤而危及生命;胸、背部挫 伤可合并肋骨骨折或肺组织的损伤,形成气胸或血胸;腰、腹部挫伤可合并肾挫伤和肝、脾破 裂而引起内出血和休克;睾丸挫伤可因剧烈疼痛而引起休克。处理:单纯性挫伤在局部冷敷后外敷创伤药,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头部、躯干部和睾丸 挫伤除一般挫伤处理外,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合并症的存在,如有合并症出现,应立即进行相应 的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马上送医院治疗。预防:训练和比赛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纠正错误动作,避免误伤。


  • 关节韧带的损伤


关节韧带的损伤主要是由间接外力的作用引起的一种闭合性损伤。在武术运动中最常见的 是踝关节、膝关节、掌指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运动,关节内外韧带受到过度的或猛烈的牵 拉而造成损伤。轻者仅是少量韧带纤维断裂,重者则是部分韧带纤维断裂或韧带完全断裂,甚 至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还可合并关节内滑膜、软骨损伤或撕脱骨折等。例如武术 运动员在练习跳跃动作时,落地不慎而引发的脚踝扭伤。征象:受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若伤及关节滑膜或韧带断裂及合并关节内其他组织损伤时, 出现整个关节肿痛或血肿;局部有明显压痛;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处理:受伤后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并休息,以减轻出血和肿胀。24〜48小时后, 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可采用药物外敷、止痛药剂注射、理疗和按摩等。韧带完全断裂者, 应在急救处理后马上送医院,以争取及早手术缝合或固定。预防:平时要加强关节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在做跳跃或高 难度动作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正确掌握武术动作技术;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 好场地和器械的维护。损伤的预防普及运动损伤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运动损伤的知识,使教师能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并在运动损伤发 生后能分析损伤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训练计划的制订应合乎科学原则。教练员应认真制订训练计划,充分了解每次训练内容中 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要 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训练问题,避免“单打一”的训练 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以及运动员个体情况和气候条件而定。准备 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应做与该训练课(或比赛)主要内容相似的 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在课中转项时,应补充做专项准备活 动。当运动间歇时间较长时,运动前应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准备 活动的质量。一般认为,对年龄小、训练水平差、专项训练或比赛项目持续时间较长或夏季, 准备活动的强度可小些,时间宜短些。相反,训练水平较高、专项训练或比赛项目持续时间较 短或冬季,准备活动强度可大些,时间可长些。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肌肉,做适当力量练习 和伸展练习。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应小心谨慎。整套准备活动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据研究表明,准备活动结束后与正式运动间隔的时间以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时间和 量,专家指出以20分钟左右,或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好。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 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的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的训练。因腰部肌肉受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对抗肌一腹肌较弱有关。腹肌力量不足,易使脊柱过度后伸而致腰部损伤。为预防关节扭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发展肌肉的伸展性。(5) 加强自我保护随着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技术动作的难度将有所提高,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动作时应学会 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训练中,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 势滚翻,切忌直臂撑地,以防手腕部或前臂骨折、脱位等损伤。(6) 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要求学生上武术课前应进行详细的体检,对不能从事大运动量和剧烈身体练习的或有妨碍专项 训练的伤病患者,切勿练习。对运动员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在大型比赛前应进行补充检查,禁 止带病或体检不合格者参加比赛。伤病初愈恢复训练时,应尊重医生意见。二)格斗练习中易出现的损伤与处理格斗运动中常见的损伤(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因机体表面与粗糙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害;实战和比赛中由于身体碰撞和被击等引起的撕裂伤和鼻子出血。(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实战中被对方踢中、击中可引起挫伤;实战中由于肌肉主动收缩 超过了负担能力或被动拉长超过了伸展性极限会引起肌肉拉伤;训练和实战中因动作不规范导 致膝踝等关节急性损伤;运动员下肢动作快于躯干动作或肌力不足时,造成腰部急性损伤。(3) 骨折与关节脱位:格斗运动由于对抗性强,可能会发生骨折和关节脱位。(4) 休克:练习者在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所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综合症。格斗运动损伤的原因从预防运动损伤的观点来看,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三:(1) 内在因素:包括练习者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两方面。身体条件是指年龄、性别、性格、 体力、体格、疾病、劳损、疲劳度、营养状况、关节的可动域、身体的柔韧性;心理素质是指性格、紧张度、兴奋度、竞争心等等。(2) 外部因素:包括方法和运动量。对散打练习者来说,由于自身的体力、技术条件的限 制,应该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不适宜的训练方法、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对普通学生来说均可导致运动损伤高发生率。(3)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温度、湿度等等,如肌肉 损伤频发于4、5、6月份,这是由于这几个月湿度大,日差温度较大的因素。练习者使用劣质 的器械、护具、以及故意犯规都会造成运动损伤;另外,练习者的服装和鞋子不适,场地不平 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隐患。格斗运动损伤的预防除了对每一类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外,尽量注意前述的各种损伤因素,设法减轻它们的危害 性,格斗锻炼者要对以下诸点有充分的认识,以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水平。确切地说,练习者 自身对运动损伤的防范心理与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体力、调整竞争心理状态同样重要,而且 有过之而无不及。(1)肌力训练肌肉力量不够,协同或拮抗肌群肌力不平衡常常会造成损伤。这在初习者中易发生,在有78 —一定技术水平的练习者中,往往在停练过长时间,或动作生疏时也会发生。(2) 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锻炼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十分重要,它不但能使基础体温提高,深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 肌肉的应激性上升,关节柔软性增大,还能调整赛前心理,减轻紧张感和压力感。在大强度训 练或比赛前,必须安排20〜30分钟的准备活动,内容包括跑步、关节操、拉韧带等。有些格斗 锻炼者忽视剧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很容易发生肌肉撕裂、跟腱断裂、腰痛等情况。准备活动 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当日运动员状态加以控制。正式对抗和平时锻炼准备活动的水平也不同。准 备活动的项目包括基础部分和参加比赛时的特殊部分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