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技系统由打架、打法、打间运等三方面构成。其中,打架是所有上肢远端攻击 所特有的开打架式,属武术功夫的型法范畴,故型法与型法相连接构成打架,为打 技运动动作的主体。打法是拳法、掌法、勾法、指法、爪法、手法等上肢远端攻击方法 的总称,属武术功夫的手法范畴,故手法与手法相连接构成打法,是打技运动动作 的主力军。打间即打技间运,是打法与打法之间相互连接、转化、支撑的基本运动动 作,属武术功夫的化法范畴,故化法与化法相连接构成打间,是打技运动动作的微 妙运化。
五、体力消耗
体力是武术运动动作所有的原动力总和,在人类生存、活动、攻守的单位时间 内,体力本身是拥有一定限额的。中国武家认为:“人之体力,来于先天之活动能力, 源于后天人体之气化饮化食化,动于人体之意识念头胆识,起于人体之丹田,运于 人体之躯干,发于人体之九卫,成于攻守之获得,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并认为: “人之生,随体力代谢而生。人之活,随体力代谢而活。人之长,随体力代谢而长。人 之老,随体力代谢而老。人之病,随体力代谢而病。人之死,随体力代谢而死。”
体力消耗则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的天性,是生长发育、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 必须过程,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生命存活、新陈代谢、活动劳动运动的必然现象。中 国武家们认为:“没有需求就没有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超常消耗,没有超常消耗就没 有身体建设,而需求乃动物之必须。”并认为:“体力耗尽则猛涨,久而生功。体力耗 费则猛增,久而生力。体力平耗则保持,久而生律。体力少耗则藏多,久而生肥。体 力不耗则堆砌,久而生胖。故不耗者亡,常耗者生,懒惰者短命,勤劳者长寿,远耗者 长生,永耗者不老。”所以说,武家的体力消耗必须做到合理把握、按需分配、依计而 行、照策而布、谨慎使用,万不可足力而衰、足劲而败、超力而崩(急性脑出血),超劲 而溃(慢性脑出血)。一般在敌、我、众相对比较普通的环境中,最常见的体力消耗布 局有平、弱、平、次强、平、强、平、超强、平和强、平、弱、平、次强、平、弱、超强、强以及 有平、弱、平、次强、平、弱、超强、平、强等根据实际需求所做的各种各样的攻守体力 消耗模式。
在武术九技运动中,打技运动是相对比较轻松的、省力的、节能的,是武术运动中最 方便、最灵便、最机巧的攻杀战守,是武技攻守运动中最节省体力、最随机应变、最 应用自如的攻守运动形式。其中最省劲、省力、省能、省量的打法是掌法攻击,相对 省力的是拳法攻击,最省力且又最效率、最凶狠、最难当的是指法攻击。
在武术九技运动中,打技体力消耗的基本原则是,唯利是消,唯益是耗,唯生是 消,唯活是耗,惟情是消,唯理是耗。中国武家认为:“凡消耗者,生老病死至高无上, 婚丧嫁娶万事之先,脱贫致富百业之首,攻杀战守为人之要,锻炼身体活命之需。” 其最怕就是对体力的随意、随便、随心消耗,人的体力是极为有限的,必须把它用在 生存建设上、活命建设上、立足建设上、主宰建设上、文化建设上、文明建设上。究其 根源最要命的就是好歹不分、爱憎不明、正邪不辨、亲疏不别、贵贱不论、黑白不说、 敌友反复对错混、人妖颠倒是非淆。所以说,什么是好意,什么是歹意;哪些是贵重 的,哪些是贫贱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所有的问题是武家处世、 为人、做人、做事、做局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拳法概述
在武术运动中,打技是徒手攻击的巧技,拳法是打技攻守运动的中流砥柱,在 攻杀战守中起着主导性的击(刺冲之外的拳头攻击)、刺(近敌拳头的峙攻)、冲(远 敌拳头的猛攻)作用。其中拳法与拳法连接构成拳击招照,招照即武术打技运动中 连续且极具谋略、计策、点子的攻击。掌法与掌法连接构成拳击的运化,运化即武术 打技运动的门户、枢纽、招呼。在临阵攻击中,最多见的打技攻击是单一性的拳法攻 击,但是单一拳法攻击一旦得手,就会展开针对性极强招制的猛烈攻击而一举战胜 对手。无论怎样的打技攻击,都拥有极为鲜明的运动路线、运动方向、运动力点、运 动着点。它们的运动形式、攻击方法、攻击手段都会随着自己内外环境、局势、得失 的改变而改变的,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仍然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力点即攻击劲力的凝集点。着点是指攻击劲力凝集点所击打的攻击目标,即攻击劲 力凝集点对对手身体营、标、穴的猛烈攻击。
一、拳
中国武术运动中的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拳泛指中国武术所有的徒手 运动制套,与武技、拳脚、白打的内涵是基本一样的。狭义的拳特指中国武术打技运 动中的拳头。这里要讲的是狭义的拳。拳在武术打技里为君,是指大拇指外的四指 并拢卷紧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要求拳面要平,拳型要符合型功规范的,其重力在向下的拳轮上,冲力在向前的拳面上,携力在拳的拳峰上,搬力在拳的 拳背上,扣力在拳的拳心上。
(一)拳的构造
武术运动中的拳俗称拳头、锤头、手疙犊,从整体构筑上来讲,由拳头、拳胳、拳 膊、拳膀、拳腕、拳肘、拳肩等构成,都是为拳的攻守而服务的。从拳头本身的具体构 造上来讲,由拳面、拳轮(小指侧)、拳眼(大指侧)、拳背、拳心、拳脊(掌指关节的四 联合)、拳角(第二指关节的四联合)、拳跟(紧靠腕关节部分)、拳峰(食指的掌指关 节)、拳棱(小指掌骨部)等构成,统称为拳头十项。另外还有五个独特的拳顶,大顶 即大拇指掌指关节、二顶即大拇指关节、三顶即食指的第二指关节、四顶即小拇指 的第二指关节、五顶即小拇指掌指关节,都是极具对峙、攻守、攻击、抵抗、攻杀功能 的。其攻击是由拳头运动循径和拳头击打功力所确定的。所谓拳头有狭义和广义之 别,狭义的拳头是指拇指指根关节的凸起部分,广义的拳头是指上肢远端紧握所形 成的具有攻击能力的头型攻击拳卫。
浏览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