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法说:“心中和养六腑,益寿延年。”梅花桩武功要求姿势 舒展大方,动作自然流畅,练之使人感到心胸开阔、百脉流畅。如此久 练,就是以武练心,渐至“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养气存神的重要 措施。《梅拳秘谱•面部五行》说:“五行之气内合五脏,外通五窍,凡一 动之间,势不外屈伸,气不外收放,面上五行,形象亦必随之相合,方 得气实形坚之妙。平日留心熟练,内气合外之形,外形顺内之气,内外 结成一团,坚硬如铁,方用引法。初以掌拍之,次以拳打之,更以石袋 木杆击之,由轻而重,渐引渐实,自不虑面上无气矣。俗学不悟.故做 神头鬼脸,以怪模样惊人,岂通元达理之土哉。”此文从练气的角度谈 到,在练功之时面上五行、形象应与内相合,内气要合面上五行及神 态,又面上五行及神态也要顺内之气,要内外一体,才能浑元一气。练 功者常不注意此事,练功时无安详仁慈之神态,常咬牙切齿、怒目撮 唇或嘻笑颜开等。总之,面部神态不能安详自然,因而内气外形不能 相合,使练功者神气不能合一。练神时首先要存神,欲要存神先摄双目,心不着不住*方可使神 不外露,此时再不断练气化神,使神愈练愈凝。练神时为使神气合、 面部神态必须安详自然,即所谓练功时要有菩萨的面孔,佛爷的神 态,内外方可浑然一体。有口诀说:要得谷神长不死, 须凭玄牝立根基。所谓“谷神长不死”,正如本章第一节所讲,“虚无”灵妙,处处应 用不穷。所以凡长生大道,皆以玄牝一窍奠定基础。梅花桩文武大道 也是养生健身的长生大道,所以把玄牝一窍看作是人身之主宰,大道 之根源。《性命圭旨》称此窍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 脉九窍,经络联榛,虚闲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 元始祖猊之窍也。”若只知窍而不知妙,就如只知中而不知一。古人 说:“心是地,而性是王。”在此窍是中,而妙是一。老子的修身至妙至 要口诀即:“根深蒂固,守中抱一。”文武大法认为:禀虚灵以成性,中 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根深蒂 固”之意由此可知。漕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方可如此。性有气 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练功者修天赋之 性,克气质之性,使成“真性”;又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颐养“天 年”。老子说:“若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妙,在灵关一窍。”人自受生感 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 明,乃吾人生之主宰,真所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生死盛衰皆由此 定。儒家称为灵台,道家称为灵关,佛家称为灵山,文武大法称为玄关 或玄牝。有诗说:大道根茎识者稀,常人日用孰能识。为君指出神仙窟, 一窍弯弯似月眉。此窍乃神灵之台、秘密之府、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 它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也是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又根据 它的性质,分别称为“法界”、“涅槃”、“清净”、“真如”、“佛性”、“总 持”、“如来藏”、“密严国”、“圆觉”等,其实皆指此窍。古语说: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有口诀说:眼乃神游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练功者于练功之时,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的“正法眼藏”和“涅 槃妙心”之秘旨。以上所讲,皆梅花桩文武大道修持之要领。当练功 者练至“里外无形无象,性与虚空相同”的境界时,他的胸怀正如《皇 极宝卷》所讲:,虽怵说你身小包笼天地,心无有拳头大灌满乾坤,心是佛佛是心本来无二, 真佛性无二比不是凡人。由于胸怀宽广、心量无边,练功者之“神”也自然能和悦、愉快、怡然自 在。又如《皇极宝卷》说:乾坤虽然大,还着一性包。收来无形相,放去透九霄。第十六章行动坐卧都是拳第一节随缘任运,顺其自然梅花桩武功提倡柔顺为上,练功时不顶不抗、不假不借,顺其自 然,。梅花拳五代祖师杨炳在《习武序》中说:“他力前柔乘他后,彼忙待 知,拍任君斗。”在遇敌交手时,当敌刚猛发力之际,我以柔顺对之,就 能避实就虚,抄其后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 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 益,天下希及之。”水是至柔的,却能排山倒海、无孔不入,改变大地的 模样。无为之事,看上去好似无为,但却实在有益。身教胜于言教,无 为之大用,天下少有能比得上的。梅花桩成拳中之“舍己从人”、“逆来 顺受”、“闪化即打”等战术原则,就是在“顺其自然”指导思想下的实 践。佛教禅宗在修持时就不主张打坐“观心入静”,也不提倡念佛。他 们无论吃饭睡眠,皆顺其自然,行所无事、无念、无住,所谓“随缘任 运”。他们认为:“学道人若欲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 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他们提倡在日 用寻常中悟道,即所耦:恰恰无心用,恰恰用功时也。盖有功可用则缚 于功,无功之功乃为无缚之真用功。由此可见,自然之态也是梅花桩武功之真形,因而武功锻炼也应 顺其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无假无借,无阻无拦。但是,要达到这种 境界是有条件的。第一,练功者经过艰苦的训练,要克服全身之f需劲* 能松肩松胯,左右协调,手脚齐到,内外一体。且能进能退,随高就低, 忽左忽右,有曲有伸,变转灵活,感知敏锐。总之,要有一定的武功基 础。第二,要领悟梅花桩武功的基本精神,掌握它的变化规律.熟练它 的变化方法。最重要的是思想上不受任何束缚,没有任何框框.在练 功时就能随机变化、灵活运用,既能“随乡入俗”,适应各种环境和条 件,又能“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出奇制胜。练功练到这个程度,当然 也已悟透了梅花桩文武大法的精髓,已得心应手地掌握「练神、练 气、练形的方法。至此方可使梅花桩武功化为无形,把拳练到r心里. 做到了万法归宗。“世上万法都是假,只有归宗才是真” .现在才算学 到了“真正的拳法”。梅花桩经书《皇极宝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说梅花拳祖师当初 在徐州府传拳时:独自己驾孤舟铜山显化, 把直钩钩贤良借假修真。 保家园镇逆贼人人感念, 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 正法门起初时一条路线, 展放开玄妙法灌满乾坤。 叹凡人与圣人一般佛性, 无从得出身路怎跳迷滓。此处说得明白,当初祖师造拳,为的是借“假”修“真”,可惜是玄 妙法世俗人难懂,只把有形的拳法看得百般重要,实际上却是在以 “假”当“真”。练功者如果懂得“随缘任运”、“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就 会领悟梅花桩武功“返本还原”的真髓。“还原”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人 类原本就具有的智慧。这个智慧可以使我们找到一条东西方文化真 正结合的道路,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感知和预知的能力,重新认识 我们的宇宙,促进科学和文化的高速发展。真正的梅花桩弟子没有专 职的,作者本人就是学习物理的,现在又研究数学。作者的弟子和门 徒,也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习梅花桩也都是业余的。是不是这样 就不能提高梅花桩武功和文武大法的水平了呢?世上不是有不少专 职的武术家吗?请读者注意,梅花桩武功不同于所有的武术。因为, 它说到底仍然是借假修真的工具,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和灵魂。如果 执意要学它,把它当成一个职业,一门固定的学问,它的生命就要枯 萎了。文武大法还没公开流传,梅花桩武功也知者甚少.目前为了宣 传它、普及它,当然还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作者要出版一系列梅 花桩文武功法图书的目的也在于此,让人们知道一下,世上还有这样 一种武功。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却是文 武大法在整个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应用。

浏览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