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虽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各种流派,但基本技术原理是一致的。除遵循武术技术原 理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要求。下面从静态的姿势技术和动态的运动技术两方面分析太 极拳的技术原理。一、身体姿势规范的姿势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虽有“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和“重 意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指功夫深者。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先重形,后重意的。只有力求 姿势的正确,并在连贯的复杂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才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太极拳的基本姿势要求是:头上顶,即虚领顶颈,下须微收,面部自然,眉心舒展,口齿自然 合闭,舌尖轻抵上腭,沉肩垂肘,两腋松虚,含胸拔背(胸部肌肉自然松开,背部肌内自然展开), 腰胯松沉,尾间中正安舒,敛臀收肛,上下肢伸屈要适度,坐腕舒指,重心稳定。二、动作方法练习太极拳,除了要求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基本姿势正确,动作合乎要领外,还要特别注意 动作方法,才能提高锻炼效果和技术水平。(1)心静体松,缓慢柔圆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过程中,要排除杂念,保持心理上的安 静状态「'体松”是指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都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缓慢柔圆, 是处理太极拳运动节奏和劲力的方法。练习太极拳时,肢体移动速度要缓慢,动作要柔和,劲 力要适中,使动作连贯,转换圆活,一气呵成。(2)以意主导,形息互引 这是太极整体运动的基本技术。练习太极拳时,要求以意识为 主导,用意识控制呼吸(即息),控制肢体动作(即形),而肢体的运动又引起呼吸的配合,使意、 气、形、劲协调和统一,达到“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交融的境界。(3)上下相随,内外合一 拳谚云:“一动而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工 这些都是对“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要求。要做到上下相随,必须以腰为轴,用躯干带动四肢, 并与手、脚动作的变化相互配合。同时还要以意识为主导,内外配合,使动作形神合一。(4)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虚实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主要矛盾。从整体动作来分,一般到达 终点定势的动作为“实”,动作变换过程为“虚”;从局部来看,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 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动作的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工 “实”的动作用力要沉着、充实,“虚”的动作要轻灵、含蓄。刚柔相济,也是太极拳练习中需要掌 握的技术。不同的太极拳有不同的要求,如杨式太极拳以柔为主,而陈式太极拳则刚柔各半。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各式太极拳总的要求。第三节南拳技术原理一、身体姿势南拳的身体姿势是:头颈正直,精神贯注,神态严肃;上体身型有挺胸塌腰和含胸拔背两 种。多桥法的南拳多是挺胸塌腰,擅发短劲的南拳多为含胸拔背。无论那种姿势,都要收腹、 敛臀,下肢要沉稳,重心在两腿间,移动要快,防止上重下轻。二、运动方法南拳的运动方法要求稳健沉着。南拳的特点是身正、步稳,多短拳,擅镖手;腿法多是屈伸 性的,要求高不过肩,低不过腰。步型以四平马步为基础,此外还有双蝶步、骑龙步、跪步、拐步 等,都要求较低的重心。步型与步法在相互转换时要清楚、干脆。另外南拳还要求突出劲力, 以声助力,要根据各种不同形式的动作做不同的发声,达到以声助力、以声助气、以声助威的良 好效果。三、劲力、节奏南拳的劲力要求整、紧、刚烈,一般不出现柔的动作。节奏服从劲力,以刚劲快捷的节奏 为主。第四节形意拳技术原理一、身体姿势顶垂扣抱、上下相照,是形意拳静止姿势的技术要求。练习形意拳时,要求头向上顶颈; 肩、肘、腕、腰、胯、膝、足各部关节由上向下节节松垂;两肩微向前扣合,手指和足趾梢节屈扣; 两肘环抱两肋。由于上顶下垂,使头正脊直;由于两肩松垂内扣,使躯干形成含胸、圆背状。 “上下相照”包括“三尖相照”和“外三合”。“三尖相照”指顺势拳势的鼻尖、前手指尖(包括器械 的尖部)、前脚尖在一个矢状面内上下相照;拗势拳势的这三尖向同一矢状面合聚,形成上下 相照。二、运动方法犁行踩砸、疾动紧随,是形意拳步法的基本技术。“犁行踩砸”指两脚移动要像犁耕地一 样,有向前掀翻障碍的意识和推进力,保持脚贴地面(不能拖地)行进。脚落地时,要有欲踩死 毒虫般的砸劲,踏地有声。“疾动紧随”指一足动,另一足紧随;一足进步,另一足必跟步;一足 退步,另一足必撤步。动作要疾速有力。沿直钻翻、护中夺中,是形意拳手法动作的基本技术,指两肩要护住自己身体正中部位,进 攻时要进攻对方正中部位。臂的伸屈出人要循着这个正中面中的直线起钻(臂旋外)落翻(臂 旋内),转旋出人要借助臂的拧转,加强击打力度。形意拳的整体技术讲究齐蓄齐发,内外六合。蓄劲时心意内导,吸气敛劲,肢体屈缩束身; 发劲时心意外催,呼气助力,肢体伸展。“内三合”与“外三合”相合为一,使拳势表现出鲜明的 节奏。第五节八卦掌技术原理一、身体姿势练习八卦掌时,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是:“顺项提顶”,即头向上顶,颈项竖直,下胯微内收;眼 神始终注视两掌,神态力求自然;胸部要宽松开展,不挺不缩,自然内含;腰脊中正,以腰带动肢 体的运动;要空胸实腹,敛臀收胯;在行圆走转过程中,要采用坐胯屈膝的姿势,使力量贯注于 两腿,以提高行进中身体的稳定性;行步时两脚贴地前进,如踵地之状;落地时,脚趾抓地,脚 掌、脚跟平落地面,要使两脚尖向圆心扣摆;两肩下沉,在沿圆走转时,两臂尽量向圆心方向 伸出。二、运动方法身灵步活、势势相连,是八卦掌身法和步法技术。行走以沿圆走转为主,左旋右转势势连 贯。身灵步活,随走随变。纵横交错、协调圆活,是八卦掌的手法技术。在走转过程中,要交错运用推、托、带、领、搬、 拦、截、扣等技法。要求动作连环纵横,上下协调、圆活。劲力沉实、刚柔相间,是八卦掌劲力技术。八卦掌的劲力主要有滚、钻、争、裹等。“滚”是 指向左右做圆形旋臂动作;“钻”是指螺旋形向前旋臂动作;“争”是指向外撑开;“裹”是指向里 扣抱。呼吸自然、气沉丹田,是八卦掌气法技术。呼吸自然,做到“气似行云”,同时,要使意识、呼 吸、力量和身形合为一体,才能使动作和谐、协调、完整。第六节通臂拳技术原理一、身体姿势前空后丰、探肩长臂,是通臂拳静态的基本技术。“前空”指空胸,即含胸收腹,形成空畅的 形态;“后丰”指拔背、立腰、敛臀,使背脊有绷圆丰满的形态。“探肩长臂”,指肩向前探,臂尽量 伸长。二、运动方法腕灵臂活、放长击远,是通臂拳的手法技术。通臂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是放长击 远,遥劈远打。因此必须要摇腕运指,使上肢各关节松活、放长。放长击远要以腰为轴,通过含 胸拔背,使力量通过肩背透达于掌指,加强掌的攻击力。催探抖弹、脆快如鞭,是通臂拳运劲的基本技术。该拳喻人体为鞭,以催、探、抖、弹四劲完 成动作。挥“鞭”时,两脚蹬地,催劲上传,以腰脊发力上送,催促腰、背、肩依次向进攻方向探 伸,催劲通臂至腕,通过抖腕使劲传于手,爆发出一弹即松的脆快劲力。第七节象形拳技术原理象形拳的种目和内容很多,就它们的共性来看,其基本技术包括:象形制拳、仿形为艺、借 形显意、神形兼备。一、象形制拳象形拳的核心是攻防技术。它模仿动物或人物形象的目的,是借其形态,寓人攻防技法, 使之转化成符合技击规律的拳技动作,编成拳术。二、仿形为艺象形拳的拳势形态是按照人们的审美观点,将被模仿对象的形态进行改造并升华为艺术 形象。其外形栩栩如生,攻防内核隐匿其中。这种艺术化的形态,不同于穷凶极恶的野兽相斗 形象,也不是粗俗狂嬉的兽乐形象。三、借形显意象形拳抓住被模仿对象的特点,将其形态动作人格化,显示出人的意志、个性。例如模仿 猴,在于抓住其轻灵善变的动作特点,通过模仿其忽起忽落、忽击忽嬉、蹿蹦跳跃、变化莫测的 动作,展示出人是万物之灵,模仿猴而高于猴,胜于猴。四、神形兼备象形拳的“神”,即“神似”;象形拳的“形”,即“形似I象形拳要求“神似”与“形似”统一,以 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精髓。练习象形拳要由形似人手,追求神似,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 深境界。
浏览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