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动作繁多复杂,学习的人可以综合上面的方式去演 练,不必拘泥教条而不会变通地去胶柱鼓瑟了。只是在 演练实际应用时,必须先定下原则。原则是什么呢?就 是各路拳法里所包含的方法,或者练锁拿,或者练捆挤, 以此类推。打法则只能点到为止,示意而已。这个原则 的宗旨就是以挖掘发挥个人自身本来就具备的良好的潜 力能量,从而合乎法理的应用。练习久了,则各种招劲 都习惯成自然,看似无意却处处有意,好像没有拳法却 处处都是拳法。如果是演练进攻的招法,除了依照方法 进攻外,对于敌人的来手也应竭尽自然能力进行防范。 在演练防守的招法时,就要在依照功法要求防范敌人的 来手外,竭尽自然能力寻找机会进攻他。总之,要发挥 天赋自然的良性潜能,并且能符合拳法所包含的招劲。 这样的演练,收效是很快的。当然能练成特殊的能力, 从而适合于对敌实战的应用。不过,学拳的人常常只喜 欢如是实用、功法的演练,导致不演练拳路姿势的现象, 这就大错特错了。拳路的创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能 够全部掌握精通的人,才能蔚然成为全才。我们互相演 练应用,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方法。如果只得一点而导致 遗漏更多,那是不行的。所以说,真正的练功,是指在 首先演练好姿势外,再求以适当的辅助练习,从而用它 来实施到实用中去。能够通往大成的道路和规律,仍然 要在姿势上下功夫。此拳的演练姿势,大约分为两个阶段。在初学初练时,要以大开大合、沉稳有力为主,这是为了使血脉流 通,使筋腱顺畅,使肌肉发达,使骨骼坚固的原理。只 要能坚持不懈地练习,就能够百病自消,人像虎豹一样 勇猛有力;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才可以做到实际应 用,这是第一阶段。继续提高就要求姿势越练越紧凑, 含蓄内劲,刚而不发,手眼身法步,活泼灵敏,拳中招 劲。发拳时,虽然看似无形,其实一动就含有了很深的 意了,意所到之处,招劲也随之到了。一动一静之间的 微妙变化,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每日不停地进步,就 好像宇宙运行那样不停不息。日积月累功夫就会大成, 这是第二阶段。能行使精纯功夫的人,第一阶段用二年 时间,第二阶段用三年时间,大约五年就能有所成就。 至于那些辅助演练的方法,应该在学习时随时随地指导 为宜,千万不能忽略。古人曾经说过,演练学习时,没 有敌人应当和有敌人一样。所以应在演练时全神贯注, 全力以赴。意念到达的地方,神态一定逼真。因此,判 断一个人国术功夫道行的深浅,不能以他学习年头的长 短为标准,而应该看他是否能做到用意,以及虚实变动 的是否合理为标准。练习姿势的时间虽然很长,却不懂 得用意的人,叫做瞎练。这种练法,除能健身外,并没 有功夫道行可言。不管练习姿势年头多少,只有从能做 到明白清晰招劲,出手有物那天算起,才能开始计算功 夫道行。我说三年有成的话就是这个意思。行功的规律, 必须每日都有进步才是走上了正轨。今天有不理解的到明天就明白了,这个月还不能做到的,到了下个月就能 做到了。从来没有间断的日子,也没有走弯路的耽误, 这三年也就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时间不算不多了,而 回顾功夫道行的长进岂不是很巨大的吗?此拳行功练习 的顺序与方法和前面阐述的相同,可是想求得演练与应 用相符合,用意却还有很多。下面选择简明扼要之处予以说明:分别是拳、掌、 步。握拳的方式是:四指蜷紧,以大拇指按在食指的中 节上,平时在走路或独坐时,就握这个拳式。要从松开 始,逐步加力,渐渐握紧,一直到拳紧到力量用尽,再 慢慢松开伸展,然后把两掌合在一起,往来反复摩擦, 以达到活络气血,滋养筋骨的目的。稍微休息一会儿, 再用这个方法蜷紧放松,时间的长短,根据每个人的实 际情况而定。只要时间允许,每天就预定为几个小时的 蜷放练习。刚开始练习这个功法时,时间练得太久了, 手指就会又胀又痛,动作也不灵活了。只有循序渐进, 慢慢增加练习的时间次数,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也就 适应了。这时即使拿上绣花针绣花,或拿毛笔去写蝇头 小字,也丝毫不减过去的灵活巧妙。行此功法时,蜷拳 要平正,指甲要常剪,两臂要舒展伸开,又松又静。不 能追求功效太急,以逐渐养成习惯,不影响日常工作为 前提。至于演练时,就更应该依法去做了。拳的应用, 向前击,就是击打敌人的面部、心脏部位和裆部三个地 方,也就是玄关、中院、下丹田这三个穴位,历来称这是死穴。击打过重可以致死。凡击打面部使用立拳,用 撞劲儿,劲从腰部发动。用拳的关节命名叫做反背捶° 用榨劲和颠劲,劲从肩臂发动。击打心脏部位的拳,用 钻劲,用点劲,用冲劲,用滚切劲,劲从全身出发,以 身催臂,再以臂催拳。一旦发劲就无法抵挡。击打裆部 的拳,用栽劲,用插劲,劲从脊梁发出。凡这些向前击 出的拳,可贵之处是要沉着,忌讳出拳太过。想要抢得 先机优势,最好的办法是从腰腿上求得。向左右应用的 拳法,击打头部时,用拳底横攒两鬓,用攒劲、榨劲, 劲从腰脊处发动。中间击打腰肋处时,用榨劲,劲从肩 背处发动。击打臂部、腕部时,用截劲,用榨劲,这里 务必用全身整体向下击打。翻身向后用拳向下击压敌人 的胳膊时用压劲,用合劲。往前进就冲击。拳法的实施 应用大致上就是这样。至于各拳式的变化,或者上挑, 或者横格,或者钩提,或者拦截,臂膊至手腕的劲都是 从足部发动的。按照举一反三的道理,就不需要多讲了。 掌法的形式与应用,在前边捋手章节里已详细阐明,不 再重复了。在本拳法中,发力的劲名大约分别是:扑劲、 撇劲、损劲、推按劲、擒拿劲、扳扣劲、发劲、挑劲、 搂劲、摸劲等等。用哪种劲要依据实战应用的需要而决 定。在前拳路的阐述中,已分辨清各功法的原理,在演 练时,遵循实战应用的原理,细细揣摩,以达到领悟其 中的内涵。因为本拳法中用掌的地方,一半用意主要侧 重于扑、击、擒拿,另一半用意主要在于诳骗引诱、惊
吓敌人。如果想取得决胜的效果,仍然要依靠使用拳法。 所以,总的来说,在各路拳法中,掌法还是属于虚招。 这就是与专靠用掌制胜的国术相比较,在立意上是不同 的,并不是本拳有所偏失。F面再说步法。本拳在实战应用上,以专一、精悍为贵,而不是凭借复杂的招法,这正是短打拳法的独到 之处。各路的步法,总共分为五步。向前应用时用盘旋 步(扣步),注重在勾扣敌人的腿脚,上面使用捋手,下 面控制住敌人的步法,这是打无不中的盘算。在接近敌 人之时,就用冲步,前腿进后腿紧紧跟随,所向无敌。翻转身体向后运动时,敛步当先,以退为进,后就是前。 左右开步,用意在逼近敌人,越近越稳,贵在有把握。转身叠步,此为中正。仓促间遇敌,各种变化全在于自 己身法的变换。一旦抢得先机优势,就要立即进攻,这 样,就没有人敢于触犯你了。这五步步法:前、后、左、 右、中,面面俱到,千变万化都在于人的应用中。各种 拳法也只需要这五步就足够了。想想世上那些著名拳法 实例,何尝有以步法繁多为贵的呢?在五步当中,也偶 然有进而无退的情况。这是步法的真实精义。特别紧要 的诀窍是用步法时务必要下势,不管是用马步,还是用 弓箭步、进步、敛步,各种步法,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拳法、掌法、步法的要旨,大致就是这些。此外,指、 腕、肘、臂、胯、膝、足等的应用,重在连贯相合,各 尽其妙。总之,能发挥人的自然的本能潜力来练习拳法,不被拳法所限制束缚的人,才能练成上乘功夫。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心存有意识的演练。凡是与我志同道合, 爱好武术的仁人志士,请你们将此拳法发扬光大,这是 我早晚盼望,日夜祈祷祝愿的啊始人。自幼酷爱练武,后拜少林法成和尚为师。入寺三年,向其学岳氏连拳(后名鹰爪连拳)、三步枪、五步枪、缠枪、串枪、鹤子枪、五路大枪等;又向道济和尚 (法成的师兄)学习鹰爪擒拿术。刘仕俊随法成和尚苦练武 功,深悟其拳艺之精奥,并以毕生精力钻研拳艺,将岳 氏连拳和鹰爪功,融合成鹰爪拳,传艺授徒,威震四方, 被人誉为“雄县刘”。刘仕俊在京城护军营担任教官期间,授徒众多,其 侄子刘成友为众多徒弟中的佼佼者,刘德宽(字敬远)、

浏览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