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是并行的。传统武术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与竞技武术相摩擦,并在摩擦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我们不可能因为竞技武术是新生的事物而否定传统 武术,也不能因为传统武术是中国悠久的文化遗产而去排斥竞技武 术.二者是中国人民不同时代智慧的结晶・竞技武术的发展不可能 以荒废传统武术为代价,传统武术的发展也不是要等竞技武术磨灭 才能完善。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武术中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自然是 越来越少.因为它的存在要看它的后继者是否拥有同样的执著、激 情、悟性。如果习练中少了一部分内容,可能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拳 种就失传了.继承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传承,竞技武术是普及武 术的途径之一,二者并不矛盾,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都是我们所需 要的。武术竞技化是必然的。传统武术没有规则、没有护具,无法成 为现代体育比赛项目,势必要进行改造。武术最早在战国时期因为 军事需要出现雏形,在明末清初形成主要流派,到近代武术已演变 为以演练和功法练习为主,流行于民间,注重个人精神修炼、道德 修养。竞技武术是中国许多武术工作者为响应奥林匹克精神而从传统 武术中提炼发展出来的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绝不能 以牺牲传统武术特点为代价来发展现代竞技武术,而是要在其发展 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传统武术的特点,使其在与竞技体育靠拢的同时 而不失武术的风格,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项目,还是技击术,更是 一种文化,它会像西方体育文化传至东方一样,把武术以文化的形 式传至西方国家,让世界各族人民在享受东方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 分享中国武术的魅力。竞技武术为加入国际性赛事进行了本质性的 改革,即在保持组成武术套路动作的本质特征(踢、打、摔、拿) 的基础上,加大了 “高、难、新、美”的创新,难度动作已趋规 范.使竞赛已趋合理。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母体,认为竞技武术没有传统的观点, 是因为只看到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超越,而没有深入分析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继承。根据时代特点和现代社会需求,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功能 和现代人文价值功能是其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和定位。传统武术要与 时俱进,发展创新,为世人所接受,就要根据时代需求,充分发挥 其健身养生价值功能和现代人文价值功能.并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方 式宣传和推广传统武术,使传统武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韩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关键焦点 是:教传统武术的人士说竞技武术缺少技击性,花拳绣腿,教竞技 武术的人士说他们根本跟不上现代的武术。传统武术还保存着武术本质的特性和技击性,竞技武术已经达 到了顶级的艺术性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散手和套路已经有稳定的自 己的领域。可这都是中国武术,对外国人来说.没有传统武术、竞 技武术、套路、散手等分别,都是懂了以后才分清的。所以,韩国 人认为需要一种有特色、有规范、能够看清楚、有对抗性的武术, 然后在理解后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拳种、什么门派等。在韩国的中国武术界人士认为武术需要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武术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武术.本身是社会的产物,社 会需要什么样的武术,武术就向那个方向发展。其次,武术要得到 社会的参与。如果没有人练武术,那武术只能展示在博物馆里面。 一定要更多的参与武术,才有发展。第三,加强竞技武术的攻防意 识。虽然竞技武术有技击性的攻防含义,可是训练中体现不出来。 如果忽略了最基本的内容.那就不属于本来的面貌,所以应该加强 结合攻防意识的训练。第四.中国武术传播过程中需要统一的初级 课程模式。中国武术有130多个拳种,不可能以130多个课程来传 播。而且在国外都是以俱乐部形式传播的.所以应适合俱乐部的内 容构成。中国武术的优点和缺点都在其深奥的哲理性和多样性上。 那就应该突破这一点,在统一初级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哲理性和多 样性的教学才会发挥其特色。因为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技击项目,也 是人类继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体。武术首先是技击类体育项目,它不是表演,它区别于其他运动 项目的本质就是它的实用性。提高体育竞技性,才能让中国传统武 术得以发扬光大。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是根与干的关系,传统武术是本源・竞技 武术是枝干。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与西方竞技体育相融合 而发展起来的新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能否定它.武术 的发展就是需耍不断地继承、改革、创新。同时.也不能盲目发展 竞技武术而否定了传统武术。不管我们以何种形式作为与国际接轨 的窗口.我们都要慎重处理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既注重 竞技武术的推广,也要注重传统武术的推广。竞技武术难度和运动 强度都比较大,绝大部分人并不适于练习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在这 方面却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武术在国际化推广中一定要注意 竞技和传统的结合。“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矶I. 是最能体现中国武术的一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一直不乏有识之士在为复兴“国术”而进 行着不懈的努力.试图通过“国学”中的“国术”这样一个已经相 当成熟的中国本土体育系统实现中国传统体育与现代西方体育的相 互对话、交流,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和谐体育,但收效甚微。究其原 因,主要是因为缺少一个能够让中国传统体育充分展现自己魅力的 世界舞台。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孕育出的中国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并且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崇尚道德.贴近自然。这些都 与当今世界追求和谐、多元的大趋势不谋而合。文化的形成、绵延和演绎虽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和独特的规律, 但它不能不受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在内的各种 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文化显现出一定的继 承性和延续性.但其更具有适应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而从 • 206 •文化发展学的角度来说,任何文化都是在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发展作出回应的基础上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的,同时它又将 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重建 和输出。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 品、价值观念等输入其他国家,利用文化扩张和渗透这个手段,来 达到其称葡世界的目的。韩国在经济改革中.特别重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 起来。韩国曾是日本的殖民地.后来又受到战争的破坏,直到20 世纪50年代末,韩国仍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从1962年实行第一个 五年计划到1980年间,韩国从一个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贫穷国 家,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它把源远流 长的儒家传统文化与从欧美学习来的现代文明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中不是照搬西方文化、观念,而是在借鉴的基础 上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国人中始终倡导儒家文化中的共同 道德,信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把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现代化变 革的要求结合起来.应是一个落后民族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好选 择,因为传统文化价值和道德规范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和推进民族复兴。在现代社会上对有无形文化财产价值的判断中关键是其文化财 产是否有产品化的可能性。产品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关联,传统文 化的产品化是一种继承的重要动因。从这一点看,任何民族和社会 关心的是如何把传统文化的变化适应到时代需求。把传统文化的资 源产品化、观光化是现在社会的需求。传统武术素来以佛、道、儒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重精 神、重武德、重修养,但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撑,对自身的认识比较 模糊,因此,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吸收竞技武术的现代化、科学化 的训练理念。竞技武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 • 207 •的教学训练、竞赛和普及推广机制,而传统武术由于长期在民间流 传,其中有些训练和教学方法尚需进一步改革。因此,传统武术可 以吸收竞技武术的有益成分,对自身的训练体系进行研究和创新• 达到两者有机的融合。同时传统武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传统武术 整个体系的发展都要科学化,包括传统武术的竞赛发展模式、理论 技术科研发展模式、教学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文化发展 模式的科学化等。
浏览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