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1992年10月7日,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成立,这标志 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1994年5月,在河北正定举行 了首届全国跆拳道教练员和裁判员学习班。1994年9月,在云 南昆明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跆拳道比赛,当时有15个单位150多 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995年5月,共有22个单位250名运动 员参加了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从此 跆拳道在中国迅速发展了起来。1995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跆 拳道协会,魏纪中当选为第一任协会主席。同年11月,中国跆 拳道协会被世界跆拳道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1997年11月在香 港举办的世界跆拳道镩标赛上,我国女子43公斤级的黄鹂获得 该级别的银牌。1998年5月17日,在越南举办的第13届亚洲跆 拳道锦标赛上,北京体育大学97级学生贺璐敏为中国贏得了第 一枚亚洲比赛金牌,实现了我国在洲际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此 次比赛共有来自亚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0名选手参加, 其中有世界一流强队韩国、中国台北、伊朗等。中国跆拳道队获 得了 1银5铜的佳绩,其中女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1999年 6月7日,在加拿大埃德蒙多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 女运动员王朔战胜多名世界跆拳道高手,获得女子55公斤级冠 军,这是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二、跆奉道技术务类

跆拳道运动是由一种与真实格斗很相似的实战方法自然而然 地发展起来的,而且练习跆拳道就意味着要获得克敌制胜的技

能,因此对跆拳道技术内容进行分类以及建立跆拳道竞赛体系是 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跆拳道的技术内容分类

关于跆拳道的技术内容分类,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 认为,跆拳道的技术内容分为基本动作、品势(套路)、实战。 学习应按基本动作(初级阶段〉——品势(中级阶段)——实战 (高级阶段)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三者学习的时间比例是:基本 动作占30%,品势占40%,实战占30%。认为,基本动作是由 单一动作(初级)和连接动作(高级)组成,而品势是基本动作 连接修炼,最后组成实战。并认为,多练和练好品势,能提高实 战的技术水平。

第二种观点是,将跆拳道的技术内容分为以品势为中心和以 实战为中心两类。认为品势和实战是对立的,主张通过实战,感 受和追求实战。这种观点与中国武术的套路和散打的辩证观点是 一致的。


  • 品势


 

品势,即中国武术所称的套路,跆拳道又称“型”,英文为 “Foim”。品:代表动作姿势;势,为运动的含义。它是以技击动 作为素材,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法,根据假设对方进行攻守进 退、刚柔虚实、动静分明等运动变化的规律编成的练习形式。通 过品势练习,可熟练掌握运用跆拳道的各种专项技能,有效提髙 身体素质,为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跆拳道的品势有很多种,一般主要的有太极、高丽、金刚、 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一如等品势。

实战,又称为实际格斗。这是两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 腿法、手法、拳法等技法,进行斗智、较力来制胜对方的竞技项 目。

实战从概念上可以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完全实战,即不受 规则或其它限制,完全类似于真正格斗;另一种是安全实战,即 按一定的规则限制进行实战,以保证练习者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大多数练习者都有这样一种愿望,就是实战练习既要真打又要安 全,这一愿望本身就是自我矛盾的。

在现代竞技实战方法出现之前,跆拳道和其它所有的武道项 目一样,都有一套各不相同的对练实战体系,这是一种预先编排 好技术动作的对练,实际上只是“品势”的延伸。当现代竞技实 战方法出现之后,随着竞赛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跆拳道的竞赛同 样也面临解决竞赛实战中的具体要求和规则的问题。最初在解决 完全实战和安全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技术的 限制得到解决。这些限制的首要一点是实战中允许使用技术的数 量和种类,第二点是对击打程度的限制,第三点是对允许攻击部 位的限制。

根据跆拳道实战和发展的需要,经过实战的反复验证、改 进,跆拳道竞赛选择了在对技术部位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全力 攻击的全接触形式的比赛格斗规则,从而形成了跆拳道独特的竞 赛体系。

跆拳道的精华是实战。为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检验一名 选手的功力程度,在实战训练中常进行功力测验。

竞技跆拳道的竞赛

竞技跆拳道的竞赛分为男、女各8个体重级别,各设8枚金 牌。比赛在12x12平方米的正方形垫子上进行,比赛的种类分 为个人赛和团体赛。采用淘汰赛和循环赛两种。比赛分为3局, 每局3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比赛时允许使用手(用拳面的正 面)、脚(踝关节以下部位)进行攻击。允许攻击的部位是:躯 干部位(髋骨以上锁骨以下,以及两肋部),可以用脚或手进行 攻击。但是,没有被护具保护的背部、头部(以两耳为基准的头 前部,锁骨以上的颈部)禁止攻击;攻击头部的前面时,只能用 脚攻击。运动员上场必须穿戴专用的头盔、护胸、护腿等保护用 具,采用电子计分。

  1. 竞技跆拳道的技术体系


跆拳道的技术简单实用,其基本技术是所有技术的精髓和灵 魂,任何技术的变化和运用都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衍生 出来的。但是,基本技术只是跆拳道技术规范化和理想化的单个 技术,在比赛实战中,基本技术需要根据时机、距离、战术和运 动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如以变形才能有效的使用。又由于竞赛规则 的限制,在众多的跆拳道技术中,能够用于赛场的十分有限。而 且,跆拳道的比赛技术由于规则的制约和导向,在比赛中逐渐形 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技术体系,与传统的品势技术相比较,有了较 大的差别。因此,要想在赛场上取胜,需要学习先进的比赛技 术,更需要刻苦练习,熟练掌握。

竞技跆拳道的基本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和拳法、腿法和步法 三个方面。

拳法的进攻技术是直拳进攻。拳法的防守技术由上格挡、下 格挡、内格挡和外格挡组成。

腿法包括前踢、横踢、侧踢、后踢、后旋踢、摆踢、推踢、 双飞踢、旋风踢、跳踢、单腿连踢和双腿连踢等技术。

步法主要有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弧形步和组合步等技 术。

竞技跆拳道运动技术种类繁多,欲分析归纳其技术体系,必 须首先将各类技术分门别类,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和归纳。技术动 作是技术的载体,可以技术动作的分类作为技术的分类。技术动 作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动作的结构分类,也可根据动作的功 能分类,或根据人体的解剖结构分类。下面根据跆拳道技术特点 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按技术动作的结构分类

竞技跆拳道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为数众多的各种技 术,这些技术的总和构成了跆拳道的技术体系。将这些技术按其 动作结构分类,可分为三类:

基本技术:即竞赛中允许使用的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一 般都是单一动作技术。

组合技术:即根据需要将几个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连 续的基本动作使用方法和技术。

综合技术:即将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以及步法结合起

来,综合运用的技术。 -

按技术动作的功能分类

跆拳道的技术就其本质来讲,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攻击对 手而不被对方攻击,或是为了化解对方的进攻并对其进行反击。 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围绕这一目的对技术进行选择、运

9

 

用和发挥,不同的选手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选不同的技术,并对 技术进行各自不同的变形,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技术风格。无论技 术的简单或复杂,就其功能来讲,可归纳分类如下:

  1. 进攻技术:用来攻击对方的技术。

  2. 防守技术:用来保护自己的技术。

  3. 反击进攻技术:利用防守技术完成保护自己的动作后, 立即转人反击对方的技术。

  4. 反反击技术:对对方的反击进攻进行扼制并进一步反击 的技术。

  5. 连接技术:包括进攻动作之间的连接、攻防之间的连接 和连续防守动作的连接。连接动作一般是通过步法完成的。

  6. 假动作技术:利用假象迷惑对方的技术。

  7. 攻防组合技术:将进攻和防守动作结合在一起,组成几 个连续动作的技术。

  8. 攻防综合技术:在实战中将攻防两方面的技术动作或攻 防的组合动作综合在一起形成的技术。

  9.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归纳出跆拳道技术体系——三 级技术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各级技术体系并不是分割的、独立 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浏览2,2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