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编剑术练时,步法不外数学圆内求八边之理, 勾股弦之式,其手法亦不外八线中弧弦切矢之道,立 法如是,学者亦毋拘拘语其究竟,求我全体无处不成 一个而已。

是编练法虽系走转圆圈,而方圆、锐钝、曲直, 各式即含于其中,练至纯熟而后则纵横斜缠,上下内 外联络一气,从心所欲,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非其 道矣。

是编标举八卦剑生化之道,提纲紧领,条目井 然,由纳卦说起,至变剑要言终,是为全编条目。自 孙 虚无式起,至太极式终,为八卦剑基础。内中起止进 禄 退,伸缩变化——详载,练时一动一静按照定法不使 登 错乱,则此剑神化妙用之功庶几有得矣。

一      是编与他种剑术不同,名为走剑,又名转剑。或

武 一剑一步,或一剑三四步,动作步法即是行走旋转。 学 譬之丈径之圈,执剑不动,身体环绕或一周而返,或 录三五周而返,功纯者或数十周而返。他种剑术或刚或 « 柔,或方或直,或纵或横,或成三角等形式,其步法  剑法要不外乎一剑一步,或一剑二步,一剑三四步,

或剑动步不动,数者与此旋转者不同,至其应用则亦 有异。

是编剑术,初学须按式中步法规矩,若练之纯 熟,步法或多或少无须拘定。至于剑中节次,亦为便 于初学,不得不加分析,习而久之,始终只是一贯 也。

是编每式各附一图,庶使八卦剑之原理及其性质 藉以切实表现,用达八卦剑之精神及其巧妙,因知各 剑各式实系互相联络合为一体,终非散式也。

是编附图均用照相纲目版,俾使学者得以模仿形

式,实力做去,久之精妙自见,奇效必彰。世有同志 者愿将此道极力扩充传流后世,不令淹没,庶不负古 人发明此道之苦心,著者有厚望焉。

剑之动作运用与左右手之诀法,不外乎阴阳八卦 之理,里裹外翻扭转之道,亦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 道也。右手执剑,手虎口朝上或向前谓之中阴中阳。 自中阴中阳往里裹,裹至手心侧着谓之少阳。自少阳 往里裹,裹至手心向上谓之太阳。自太阳再往里裹, 裹至极处谓之老阳。又自中阴中阳往外扭,扭至手背 斜侧着谓之少阴。自少阴扭至手背向上谓之太阴,自 太阴再往外扭,扭至极处谓之老阴。再手中阴中阳, 胳膊往下垂着,剑尖向前指着,或剑尖朝上皆谓之中第一章左右手纳卦诀

阴中阳。剑从下边中阴中阳着往身后边去,剑尖向外 着谓之老阴。右手在下边中阴中阳着,剑尖向前,手 不改式,拉至后边,剑尖仍向前,此式仍谓之中阴中 阳。手中阴中阳着自上边从前边往后边去,在前边剑 尖向上谓之中阴中阳,剑尖向后并手向后边去,谓之 老阳。手在上边,剑尖向后边,手亦在后边,手老 阳着手不改式往前边来,剑尖仍指后着,此式仍谓之 中阴中阳。此右手执剑之诀窍也。左手之诀窍,食、 中二指与大指伸着,无名指与小指屈着,但非舞剑一 定不易之诀,亦有五指俱伸之时,然亦因式而为。盖 左手五指之伸屈,借以助右手运剑之用,不必格外用阴,此左手之诀窍也。 细辨之。

力,至其阴阳老少扭转之式,与右手相同,惟左手在 头上太阴着,手腕极力塌住,谓之老阴。左手在右胳 膊下边太阴着靠在右肋处,手腕极力塌住,亦谓之老 以上左右手之诀窍,学者要详力,至其阴阳老少扭转之式,与右手相同,惟左手在 头上太阴着,手腕极力塌住,谓之老阴。左手在右胳 膊下边太阴着靠在右肋处,手腕极力塌住,亦谓之老 以上左右手之诀窍,学者要详

与往左右穿剑穿手之分别第三章八卦剑左右旋转穿、撩、提、按为练剑要法八 字。走者,行走步法也;转者,左右旋转也;裹者, 手腕往里裹劲也;翻者,手腕往外翻扭也;穿者,左 右前后上下穿去也;撩者,或阴手或阳手望着前后撩 去,或半弧或环形因式而出之也;提者,剑把往上提 也;按者,手心里边向下按也。

起点转法无论何式,自北往东走旋之不已谓之左 旋;自北往西走转之不已谓之右转。凡穿剑穿手,往 左右穿者,无论在何方,若往左胳膊或左足处穿剑、 穿手或迈足者谓左穿左迈,往右胳膊或右足处或穿或 迈者谓之右穿右迈。此左右旋转与左右穿剑、穿手、 迈足之分别也。

第四章无极剑学

式,是先天一字之所生。人生在世,未尝学技,动作 自然是道之所行,是一字也。及手执剑正立,身体未 动,是一字生这也。譬诸静坐功夫未坐之时,呼 吸动作是先天,道之自然之所行,如同一字也。甫坐 之时两腿盘趺,两目平视,虽未垂帘观玄,两手打 扣,而心中空空洞洞,无思无想,一气浑然,如同 也。及心神定住再扣手垂帘塞兑观玄,又如同这矣。所以剑学与丹道初无差别,分之则二,合而 为一,是即剑学无极之理,天地之始也。丹书云:道 生虚无,返回练虚合道。是此意也。学者细参之(此 理大中秘窍言之)。剑学之无极者,当人执剑身体未动之时也。此时 心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一气浑然,此理是一字生 这。一字者,先天之至道,这者,无极之形 孙 禄 堂 武 学 录

无极剑学图解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不可俯仰;两手下垂,两 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右手执剑,手为中阴中阳之诀 式,剑尖与剑把横平直;左手五指伸直,手心靠着 腿。两手、两足不可有一毫之动作,心中空空洞洞, 意念思想一无所有。两目望平直线看去,亦不可移
转,将神气定住。此式自动而 静,由一而生这,即为无极 形式。内中一切情形与八卦拳 学无异,此道执械则为剑,无 械即是拳。所以八卦拳学于各 种器械莫不包含,学者可与八 卦拳并参之

第五章太极剑学

之先天,真阳一气为慧剑。在形意拳中谓之先天无形之343太极者,剑之形式也。无极而生,乾坤之母,左转之 而为乾象,右旋之而为坤形。剑之旋转是内中一气之流 行也。此理是一字而生这,自这而又生也,这当中之一竖是由静极而生动,在人谓之真意,在丹道谓横拳,在八卦剑中谓之太极。此式初动内虽有乾坤之 理,外未具乾坤之象,所以谓之太极剑也。譬诸坐功由 神气定住,再垂帘塞兑回光观玄之时。此时剑之初动是 万物之母,是以此剑不必格外再用内功之气。剑之动作 规矩法则,无不是内家拳术之道与丹道学之理。丹书 云,慧剑可以消身内之魔,宝剑可以辟世上之邪。

太极剑学图解

起点先将腰塌劲,头往上顶住劲,两肩往下垂着劲,舌顶上腭,口似张非张,似吻非吻,鼻孔出气,呼吸 要自然不可着意,两足亦往上蹬劲,诸处之劲皆是自然。用意不要用拙力,再将左手大拇 指与二指、中指伸阴,剑把、剑尖与心口平;左 手亦于剑动时手太阴着,同 时胳膊靠着左肋,往右胳膊 肘后下边穿去,手背挨着右 胳膊,左胳膊靠着心口。两眼 望着剑尖看去,将神气定住, 头顶,两肩下垂有往回缩之 意,皆是自然,不可用拙力, 方可得着中和之气而注于丹 田也直,无名指与小指用力屈回,梢节与中节、根节直着,与 中指相并,五指屈伸用力要均匀。左手之式并非与他剑 捏诀相同。取其五指屈伸,左手不必格外用力,此式能 助右手之剑屈伸往来变化之力,亦并非一定不易之规 矩,有时亦可五指俱伸因剑之形式而定,学者不可缪 执。再将右足往里扭直,与左足成为四十五度之形式; 两手自中阴中阳皆与右足往里扭时亦同时往外扭,扭 至两手皆至太阴式停住;两胳膊仍靠着身子,再将两腿 徐徐屈下,两腿里屈不可有死弯子,如图是也。右手之 剑亦与两腿下屈时同时胳膊靠着右肋,剑尖往着左足 尖前平着伸去,与左足尖前边成一交会线。手仍是太

第六章乾卦剑学

乾卦剑者,是从太极剑这①而生,后天有形。这 因此式有圆之象,有左旋之义,故名之为乾卦剑。

第一节乾卦蛰龙翻身

起点先以两手上下分开,右手之剑往外扭至老 阴,扭时带往上抬,抬至手背到头额处停住;剑尖仍 与心口相平,此剑之理有动根不动梢之式,是此意 也。左手亦于右手扭时同时往外扭至老阴,扭时胳膊 靠着身子带往下伸,伸至小腹处停住;中、食二指指 地,腰再往下坐,两腿再往下屈,头虚灵顶住,两肩

亦往下垂住,左脚后根欠 起,前脚掌着地,周身重 心归壬右腿,两眼仍视剑 尖,如图是也。以上 自两手分时,以至于左足 根抬起,重心归于右足, 动作俱是同时,要归成一 气,所行皆是用意,动作 要自然,不可拘滞。学者 要心思会悟,身体力行, 内中之理方可有得也。

 

浏览6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