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聘*公倡武业,兴办武校振中华
淸朝末年,由于淸政府衰败昏聩,我国连遭欧美洋人蹂躏, Fi加上满清王朝在国内横征暴敛,广大人民饥寒交迫,国力衰退, 武业不振,国民体质下降,致使东、西洋人都蔑称我为“东亚病
夫”。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有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西洋大力 士来上海,在四川北路上的阿波罗影戏院表演西洋大力士技术 ——举重和鼓起肌肉跳舞等,一连几个晚上,观看的人很多。最 后一场,奥皮音扬言他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天下无敌,并向华人 叫阵比武,语气轻蔑广气焰嚣张。奥皮音一出此言,场下满座皆 惊。第二天马上见于各报头版,上海的华人爱国志士,尤其是武 术界人士都为之哗然。
当时上海的维新潮流正风起云浦,爱国和革命的风潮,在一 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人士的领导下,正蓬勃发展。许多名人志 士,集于上海。人们在报上看到这则消息/都十分愤慨,武林人 士更是摩拳擦掌,准备一挫$皮音的威砂。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武功都在欧美之上,只是到了清 末,外忧内患,国势一溆不振。然而,江南自古是吴越之地,素 以诗文著称,武功却不是很普遍。上海更缺少武术高手。因此, 上海各界想聘请国内技击名家来上海开办武校,以雪“东亚病夫” 之耻。同时,也与傲慢的西洋大力士决一雌雄,挫其锋芒,以振 中华。 *
当时,有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陈其美、农竹、陈铁筚、陈公 哲等数十人聚会,各界人士闻讯也纷纷到会,参加商议。其中有? 位宋之功先生提议,河北省静海县小南河村有一个叫霍元甲的人, 精通武术技击,可以请他来,委以重任。座中的武林人士,都听
说过“黄面虎”霍元甲之名,所以都表示赞同。
古语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霍元甲正是一个慷慨激昂的 以国忧为己忧,以国耻为己耻的武林英雄。他收到宋之功的聘书, 又闻知西洋人竟如此狂傲,气愤异常,立即收拾行装,带着徒弟 刘振声,于己酉年初春(1909年3月)到达上海,随后赵汉杰等 人也到上海,元甲师徒都暂寓于沪北租界火车站路的“竹深居”。 “竹深居”是茶馆兼营旅馆业,是北方人聚集的地方。
霍元甲一到上海,武术界和各界爱国人士深表欢迎,并竭力 筹资,兴办精武体育学校,由霍元甲师徒主持教务。这样,霍元 甲师徒数人便于1909年夏移居闸北王家宅,奠定了精武体育学校 的校址。(见照片)
二、攉台比武讲武德,名贯沪滨显英豪
霍元甲师徒在上海定居后,为了对付奥皮音的挑畔,由陈公 哲、宋之功等人发起捐集款项,准备摆擂台,与奥皮音决一胜负。 款项集齐后,在静安寺路附近的张家“味莼园”(上海人简称张园) 搭摆擂台。张园位于当时沪郊的西静安寺路上,占地数十亩,有 几栋西式建筑,其中有一个大广场,旁边园林亭台俱备,许多上、 中层人物驾双轮马车到此游玩、度假,是上海一个假日游玩的热 闹场所。
擂台立在园内草坪东侧,台高四尺,宽二十尺,左右两面 有阶梯可登。六月中旬的一天,约定霍元甲与奥皮音于下午四时 开始比武。当天,张园里人山人海,人力车、双人马车,车水马 龙,川流不息,男女老少都来观看这场比武。
霍元甲身穿灰色土布短衣衫裤,脚穿薄底快靴,腰扎束带, 发辫盘在头顶,坐在那里,如龙蹲虎踞,双目炯炯,十分威武, 正静候奥皮音前来比武。 '
在此之前,由陈公哲、宋之功做翻译,陪同霍元甲找奥皮音, 商议比武之事。奥皮音初到中国,不熟悉中国拳术的比赛方法,只 采用西洋拳击的比赛规则,手带皮套,只打身体上部,不准用腿。
霍元甲则用中国传统的比武方法,手足并用,没有限制。
擂台比武协商情况经常见于报纸,奥皮音提出,两人拳击也 有数类,即:BO-Xing拳术,WRE STLING搏斗,扭绊双方手足 斗拳。后来,霍元甲再次与奥皮音谈判,达成协议:改用摔跤方 式,身体跌在地上的人算输,约定日期开始比武。
这天,霍元甲带着刘振声、赵汉杰等,早已等候了很久。四 点正,监护人宣布比赛开始,但奥皮音却还没到场。后来才知道, 奥皮音因慑于霍元甲之名,已逃之夭夭了。这个胜利,第二天一 早就见于各报,霍元甲威名大振。中国人扬眉吐气,外国人惧之 三分。
为了发展武术技击技术,发起人又提议,擂台对中外开放, 任何人都可以登台比武,以互不伤损为限,以倒地分胜负。消息 传出,上海及附近的拳师和习武者,都纷纷拥向张园。
—天,场上监护人来告诉霍元甲:“霍先生,有一位名叫赵进 英的先生,想与您比武。"
“好,我就去。”霍元甲带着徒弟刘振声、赵汉杰走出来,果然 见擂台上站着一个人,身高体壮,虎背熊腰,年纪三十左右,看 见霍元甲等人出来,上前抱拳道:“来的,可是黄面虎霍先生么?”
“我正是霍元甲,请问尊姓大名?”
“在下是东海赵进英,久闻黄面虎大名,英勇无敌,而且‘秘 宗拳’是武林中的高技,在下实在想领教一下,请先生不吝指教。”
“岂敢,岂敢,承您看得起,元甲一定奉陪。”说完,霍元坪准 备上前比武,徒弟刘振声上前拦住:“师父,让我先会会赵先生。”
霍元甲看看刘振声,心中早已会意,知道他是想先试试赵进 英的根底深浅,以便自己认清他的武艺门路。霍元甲与刘振声名 为师徒,实为师友。刘振声自幼承家学,出身镖局,精通武艺, 只是因为仰慕霍元甲的人格、武艺,才拜他为师。霍元甲倾襄相 授,刘振声刻苦用心,武艺更加长进。他去比武,霍元甲自然放 心,便嘱咐一句:“多加小心。”“师父放心”,刘振声上步来到赵进 英面前抱拳道:“赵英雄,在下刘振声,想先领教。
“好,久仰。恕我不客气,进招啦。”赵进英话到手到,一招南 拳的“达摩点路”,掌风已印到刘振声面门,刘振声拧身抡劈,以 “走马活挟”相迎。二人来来往往走了几个照面,刘振声卖了破 绽,赵进英乘虚而入,刘振声翻身晃膀,一个“百鸟朝凤”,手到 处,赵进英已跌到儿尺远处,刘振声急忙上前搀起。
“果然名不虚传赵进英说完,纵身跳下擂台,台下观众尽称 赞刘振声技艺高超。人丛中,又有一人跳上擂台,刘振声见这人 身手矫健,精神抖擞,便道:“请问尊姓大名?”
“俺海门张广武特来领教。”来人昂然答道。刘振声听了点点 头。他听说有这么一位张广武拳师,颇为博学,便说:“好,那我 就不客气了。”说完,一招“苍龙探爪”,挥掌而来,张广武见他挥拳 举重若轻,近身就骈指如铁,势挟厉风,也不敢怠慢,抽身上步 以插桥化开,又进以“枯树盘根”,奔刘振声下盘,刘振声闪身躲 开。两人插架换式,打得紧凑异常,十五分钟后,仍不分胜负。 张广武是海门有名的拳术教师,在吴淞口外,颇有威名,这次遇 上刘振声,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难分胜负。于是宣布暂停, 明日再比。
陈公哲陪同霍元甲师徒一齐返回寓所。饭后,师徒们讨论下 午比武经过,寻找对方弱点,以定明日取胜的办法。陈公哲在旁 边聆听,看二人的比试攻守动作,大开眼界。陈公哲自十四岁开 始学习南拳,但对于比武,却没什么造诣。今天见到二位高手的 动作,受益匪浅。
第二天下午三时,师徒二人再到张园。此时观众塞满了张园, 搭禅观看,层层叠叠,何止千万。四时比赛开始,张广武上台后 声言:“愿请黄面虎霍英雄一显身手。”霍元甲慨然道:“自^奉陪!” 遂健步上台。这时,他虽年已四旬开外,但仍身体矫健异常,威. 风凛凜。张广武身穿蓝布短衣裤,足穿洒鞋,微微比霍元甲高一 点。见霍元甲上前,亮开招势,出手便用重手法,拳掌带着风声, 招招紧逼。观其手法,有时是南拳,有时是江浙一带的少林拳, 动作迅猛。霍元甲不慌不忙,沉着应战,连连化解了张广武的凶猛攻势,并连施反击。张广武心中暗道:“果然不凡,比他徒弟高 明许多。”于是打足精神,小心肢付。二人来来往往约打了二十多个 回合,张广武一掌“横扫千军”,势没用尽,又变为“玉女穿梭”, 右掌从左肘怀里穿出,等霍元甲出掌近肘,又一个“昙花现影”,叠 肘而进,这招快到时,,又大喝一声,变招“天地同鸣”,右拳“单 峰贯耳”,而左膝则“猛虎出笼”,右拳击耳,左膝顶裆,这四招一 气呵成,乃是他的护身绝技。霍元甲初接他的前两招,便知道他 要施险招,果然“昙花现影”招来,只见霍元甲捷步似猿猴,一 个“天外流云”,再变“烘云托月”,正对张广武的“天地同鸣”,以 右掌横托张广武的右_,进左足到对方的左足后面,同时左拳已 向对方腰间抱住,轻€托起,张广武身体离地一尺,又轻轻放下, 元甲轻声道:“不恭了,请包涵。”顿时满座掌声雷动,都赞叹霍元 甲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武德高尚。这时,张广武忙向霍元甲抱拳 道霍先生武艺和武德,实令在下敬佩。”说罢,跳下台离去。
霍元甲随后面向台下观众说:“俺霍元甲初到上海,多蒙武林 同道爱护照顾。这次擂台,本是专为对付洋人而设,对中华同胞, 实在是要以武会友,如还有愿意比试者,欢迎上台来比,元甲不 才,一定奉陪,共磋技艺,以发扬国术瑰宝。”说完,久久没人应 战,监护人宣布擂台暂停。
三、元甲显威败日人,浪人赛药害荚雄
清朝末年的时候,东、西洋人在上海都占有地盘,划为租界, 在租界里各自为政。租界里有很多日本武士,他们一般都练习柔 道、柔术等,这技术实际上是源于中国的擒拿摔跤技法,再加进 一些别的内容组成,其中也有功夫不错的人。日本租界里,有日 本人蟓立的技击馆,日本武士也都听说霍元甲的英名,于是约定 和霍元甲以武会友,霍元甲答应了。
那天,霍元甲带着刘振声去日本技击馆赴约,双方谈论起武 事武功,互相尊敬,也还融洽。谈到中日武术技击的异同问题, 日本武士表示愿意较量一下,点到为止,以不损伤为原则。
当时日本武术界分成三大派,一派是柔道,以跌扑擒t为主; 一派是柔术空手道,以进击搏斗为主;另一派为击剑术,面带护 具,身披竹甲,以点击斩刺数多少而分胜负。上海日本人技击馆
主要也是这三派。
日方一柔道派技击家,首先提出,愿同元甲比武,刘振声又 先代师出马,与他比武。
日本武士想用柔道法摔倒刘振声,即先用力向前推对方,等 对方用力抵住,便顺势一带,对方如果没有扎实的底盘功夫,一 定向前扑,这时进攻者再伸腿顶住对手肚腹,自己向后仰卧地上, 乘对方前趋之势,以腿撑其全身翻个跟头,向后将对方拋出。可 是刘振声底盘功夫扎实,只见他一个“跨马推山”势,稳如泰山。 日本人尽力推撞半天,他纹丝不动。日本人无可奈何,刘振声则 乘他疲劳,一招“叶底藏花”,铁掌一横一扪,日本武士便仰面朝 天,被刘振声拋出去。日方又换了一个人上来,体重约有二百斤, 看样子是个教练,与刘振声交手几个回合之后,日本人仍然难以 取胜。
后来,另一个日本著名技击家要与霍元甲本人比武,霍元甲 答应,到中场一站,日本技击家向前握住元甲的手,想乘元甲不 防,用力将他摔出。他哪里知道,霍元甲的功夫已经出神入化, 用儿百斤的力气拉,竟毫不为之所动。日本人只得变招,用右脚 向后扫元甲双腿,再横身向右,手推霍元甲的脊背,想推摔霍元 甲,但这功夫是利害相等,只是看谁的劲大,进招快,最重要的 是看谁先找好重心。霍元甲非常冷静,乘对方的劲将发而未发的 时候,身体稍横,掌握好重心,向对方右肘下一靠,日本武士被 凌空击出,从屋里被打到院外天井里,因为惯性作用,摔断了胳 膊。霍元甲立即让刘振声从囊中取出接骨丹药,为日本武士服敷、 包扎,并连声道歉。可见霍元甲在交手中仍然讲究武德,而日本 技击家中,却有一些人非常不服气,恼羞成怒,蜂拥而上,围攻 霍元甲师徒,都被他们摔出击倒。
这次比赛的消息传出,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东、西洋人
慑于“黄面虎”的威名,再不敢与霍元甲较量了。但是,日本技 击家失败后,却怀恨在心,阴谋暗害霍元甲。有一次,霍元甲偶 然感冒咳嗽,有一个日本人见有机可乘,就到霍元甲住处,叫卖 治咳嗽的药。霍元甲为人最是正直诚朴,信以为真,便买药服治。 谁知吃药后,非但病没好,反而更加重了。后来,由徒弟们送到 上海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化验证实,霍元甲所服的药,竟是 剧毒的烂肺药,医治已晚,终于溘然长逝。可惜一代英雄,竟被 人喑害致死,上海武术界和爱国人士无不为之悲悼。
霍元甲先生虽然逝世了,但他开创的精武体育会,却得以长 存,并在他的徒弟刘振声、赵汉杰的倡导下,发扬光大。
浏览739次